印军凌晨开火,上百架无人机突袭藏南,杀死一名中将、一名准将、一名上校共19人。 7月13日凌晨2点到4点,印军出动150多架以色列和法国制造的无人机,对印缅边境的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ULFA-I)营地进行了2小时轰炸。 但是,印度官方对此却矢口否认,军方高官称“毫不知情”,阿萨姆邦首席部长也直接否认“邦内发生过袭击”。 这是为啥呢?其实印度军方内部向来不太平,各军种之间争权夺利的事儿多了去了。 就说之前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推进军改,想把三军整合起来,结果得罪了不少人,最后连自己的命都搭进去了。 这次无人机突袭,说不定涉及陆军、空军好几个部门,出了事儿谁都不想担责任,就互相推诿,军方高官说“毫不知情”,阿萨姆邦首席部长直接否认,这都是常见的甩锅手段。 更何况印度国内媒体报道这种敏感军事行动的时候,多多少少得看官方脸色,就算知道真相,也不敢随便往外说,不然吃不了兜着走。 袭击的目标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ULFA-I)在印缅边境闹腾了几十年了,印度军方一直想收拾他们。 2004年独立日的时候,这个组织就发起过24小时大罢工,抵制印度政府。 这些年印度没少对他们动手,可效果一直不咋地,这次印军下了血本,用150多架无人机炸了2个小时,还炸死了中将、准将这些高级军官,按理说应该是个“大胜仗”,可为啥不敢承认呢? 这里面有两层原因,一方面,印缅边境的事儿一直很敏感,缅甸之前就因为印度越境打击抗议过,2023年缅甸空军还越境空袭了印度境内的钦邦军营地,印度虽然心里不痛快,但也只能憋着,这次要是承认了,保不准缅甸会怎么报复。 另一方面,印度在国际上一直想塑造“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越境打击这种事儿要是坐实了,免不了被其他国家指指点点,尤其是美国、欧盟这些,本来就对印度的人权记录有意见,这不是给人家递话柄嘛。 还有个事儿挺有意思,印度这次用的无人机都是进口的,以色列和法国的技术确实先进,但也有个大问题——依赖外国。就说以色列的“苍鹭”,印度买了45架,可关键技术还在人家手里,万一哪天以色列不高兴了,断了零部件供应,这些无人机就成了废铁。 法国的无人机虽然性能好,但维护保养都得靠人家,印度自己的军工体系又不给力,想仿制都难。 这就导致印度在军事行动上处处受制,这么大的行动,说不定以色列和法国都知道内情,印度要是承认了,就得跟他们解释半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脆就装糊涂。 另外,印度国内的政治因素也不能忽视,莫迪政府一直把“强硬”当招牌,对边境问题向来不手软,可这次行动要是承认了,万一缅甸反击,或者国际舆论压力太大,反而会让莫迪脸上无光。 还不如来个死不认账,反正现场证据都被炸毁了,老百姓也不知道真相,军方和政府还能落个“清白”。况且这种事儿在印度也不是头一回了,2023年印度无人机被巴基斯坦击落后,双方也是各执一词,最后不了了之。 总的来看,这次印军的无人机突袭行动,表面上是军事打击,实际上背后牵扯着国内权力斗争、国际政治博弈、技术依赖等一大堆问题。印度官方的否认,既是为了避免内部矛盾激化,也是为了降低国际舆论风险,同时还能给未来的行动留条后路。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这么大的行动,总会留下蛛丝马迹,时间一长,真相说不定就会慢慢浮出水面。
印军凌晨开火,上百架无人机突袭藏南,杀死一名中将、一名准将、一名上校共19人。
漫聊小知识
2025-07-18 12:31:00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