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时期,在朱棣称帝后,小舅子徐辉祖拒绝臣服,将自己关在祠堂,跪在父亲徐达牌位前哭泣。朱棣大怒,对皇后徐氏说,我是真想杀了你弟弟。话虽如此,可朱棣还是手下留情了。 那天南京武英殿内香炉青烟缭绕,魏国公徐辉祖突然跪伏于地,拉住建文帝朱允炆的衣袖嘶声道,朱高煦乃虎狼之种! 今日不除,他日必噬主乱国! 而这番以血亲为祭的谏言,最终化作靖难之役中最锋利的回马枪,三年后,正是他口中的外甥朱高煦率燕军铁蹄踏破金川门,将大明江山捅了个对穿。 朱棣的历史评价复杂多样,他既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一方面,朱棣被赞誉为一代明君。 但是另一方面,朱棣也被批评为逆子和残暴的君王。 而徐辉祖在靖难之役中坚守忠义,面对姐夫朱棣毫不退让,即使战至最后一刻也宁死不屈。他的忠诚与军事才能让朱棣又爱又恨,最终成为一代名将的典范。 其实徐辉祖的悲剧,早在父辈便已埋下伏笔。 他爹徐达作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生前被朱元璋赐婚皇室,三女皆嫁藩王,长女徐妙云为燕王妃,次女配代王,幼女许安王。 这份殊荣实为金枷锁,当1398年建文帝执意削藩时,徐家子女被迫在君主与姻亲间割裂站队。 之后徐辉祖承袭魏国公爵位后,八次奉旨赴北平整军,与姐夫朱棣切磋兵法,更亲授外甥朱高煦骑射之术。 在军营篝火旁,朱棣曾拍其肩笑言,允恭治军之严,酷似岳父!彼时的袍泽之情,在权力更迭时竟淬成穿心毒箭。 然而在建文元年朱元璋忌辰,朱棣以病重为由遣三子入京为质。 在朝堂上,徐辉祖力陈扣押朱高煦,指其勇悍无赖,叛父噬主。 建文帝却听信徐辉祖之弟徐增寿燕王绝无反意的担保,放虎归山。 然而预言很快就应验,三个月后朱棣北平起兵,朱高煦成燕军先锋,白沟河之战率五千铁骑冲垮南军大阵,杀得建文帝嫡系溃散百里。 当败报传至南京,朱允炆捶胸痛哭,悔不用辉祖之言!此刻的醒悟,已抵不过长江北岸滚滚烟尘。 在1402年四月,战局濒崩。 徐辉祖临危受命驰援浦子口,以三万残兵死守长江天险。 梅雨浸透战甲,他亲立弩阵击退朱棣七次强攻,流矢擦颈而过仍岿然不动。 史载燕军尸塞江流,不敢南顾。 胜势却被建文帝亲手掐灭,因徐增寿通敌事发,朱允炆急召徐辉祖回京监斩。 就在离营当夜,亲兵听见主帅帐中佩剑狂击案几,声如泣血。 三日后朱高煦率死士夜渡长江,南岸防线顷刻崩塌。 南京城破时,徐辉祖褪去战袍,麻衣散发跪进徐达祠堂。 供桌上朱元璋钦赐的免死铁券寒光凛冽,上书开国功臣,子孙免死。 之后朱棣称帝后三次召见,他闭门不出,最后锦衣卫破门擒拿,见其膝下蒲团浸透血痕,仍直面父亲牌位背诵《出师表》。 到奉天殿审问时,朱棣厉叱,抗旨当诛九族!徐辉祖拾笔疾书,吾父开疆拓土,尔今夺侄江山,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 朱棣暴怒欲斩,群臣慌忙抬出徐达功勋,徐皇后更披发跪哭殿前。 最终钢刀高悬未落,只判削爵圈禁。 被囚魏国公府的五年,徐辉祖日日清洁徐达灵位,将建文四年绘制的长江布防图悬于案头。 直至1407年徐皇后病逝,最后一道护身符消散。 朱棣立马遣太监赐下鸩酒,他更衣焚香后,在父亲画像前饮尽毒酒。 当遗体被发现时,摊开的《春秋》扉页晕开血梅,旁批乱臣贼子四字力透纸背。 耐人寻味的是,朱棣默许其子徐钦袭爵,徐增寿一脉更获封定国公。 徐家一门两国公的殊荣背后,长子系永守南京祭扫父陵,幼子系常驻北京侍奉新君,血缘被政治撕成两半。 徐辉祖的硬骨,折射出权力绞杀中的人性光辉。 有君权与亲缘的撕裂,身为朱棣妻弟却死忠建文,将食君之禄置于血脉之上。 还有武力与气节的较量,朱棣可踏碎河山,却折不断祠堂里那截挺直的脊梁。 更有生存与信念的代价,弟弟徐增寿投机封公却惨死殿前,他选择囚禁至死留名青史。 康熙帝1699年谒明孝陵时,特命重修徐达墓园。 神道碑满汉双文赞词在夕阳下流淌金辉,或许这位异族君主读懂了,有些骨头看似折断,实则以形骸为碑,在时光长河中愈淬愈坚。 主要信源:(《明史·徐辉祖传》《明实录》)
大明时期,在朱棣称帝后,小舅子徐辉祖拒绝臣服,将自己关在祠堂,跪在父亲徐达牌位前
紫藤绕风轩
2025-07-18 13:43: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