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挽留,美国不收留,被夹在中间的李嘉诚,终于玩不转了!大公报四次三番喊话,被他当作耳旁风,而本该促成签约的美国,也在关键时刻消失,这时才发现自己竟然玩脱了,只是一切都为时已晚! 李嘉诚,这位曾被誉为“超人”的商界巨头,手握全球23个国家、43个港口的资源,航运业的命脉几乎在他掌中。可谁能想到,这位曾经引领时代潮流的商业奇才,如今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96岁的李嘉诚,决定将自己的港口资产打包出售,价格高达228亿美元,卖给了与美国政府关系密切的贝莱德。 起初,这看似是一场精准的资本运作,却没料到会引发一连串无法预料的风波。 贝莱德背后有美国政府的深厚背景,而李嘉诚也可能以为,借着与贝莱德的合作,不仅能让自己的港口资产获得更好的运营,还能够在中美博弈的棋局中找到一条出路。 事实上,2015年,中国国资曾试图收购李嘉诚旗下部分资产,但他提出的条件令人咋舌,要价三倍还不给管理权,而这次,他却以几乎是半价的价格将控制权交给了美方。 然而,李嘉诚似乎低估了国内外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国媒体对此提出了强烈反对,《大公报》四次直言不讳地批评他的这一决定,官媒更是发声,提醒他“伟大企业家都是爱国者”,并呼吁他考虑国家利益。 更为致命的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了反垄断审查,明确指出,港口产业关乎国家安全,无法绕过审查程序。 这一政策的出击,彻底封死了李嘉诚的交易路径,反而使他成了自己“拆分企业”的计划中的最大受害者。 然而,美国政府最初曾认为这些港口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但当国会审议时,发现这些港口与中国的货运联系过于紧密,而李嘉诚本人与中国市场的深厚关系,使得美国方面产生了“国家安全风险”的顾虑。 最终,交易被迫叫停,美国政府不再接盘。 这场大笔交易的失败,使得李嘉诚的商业帝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长和系的市值在短短三个月内蒸发了800亿港元,这一损失甚至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跌幅。 而且,由于集团的负债率高达45%,每年光利息就需要支付超过130亿港元,几乎吞噬了公司的所有净利润。 面对这些沉重的财务压力,李嘉诚不得不转手出售英国电网的资产,以此为自己的集团筹集现金。而他儿子李泽钜也被从香港特首顾问团中移除,这也是李家自1997年以来首次失去这个位置。 回顾李嘉诚的成长历程,他从香港的码头起步,一步步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可如今,这位曾经的商业“超人”,却因为缺乏家国情怀和对大国博弈的深刻理解,最终栽了跟头。 在资本逐利的时代,李嘉诚的做法或许曾为他带来了巨大财富,但在今天这样的大国博弈的环境中,他的“资本无祖国”的思想显然遇到了现实的严峻考验。 与霍英东家族的忠诚于国家、民族不同,李嘉诚的资本最终不过是他人手中的工具,而他自己也只能在这场博弈中成为败者。 或许,李嘉诚这次才真正明白,商业世界再怎么庞大,始终难以脱离国家利益和全球格局的约束。只可惜,后悔已经没有机会。
中国不挽留,美国不收留,被夹在中间的李嘉诚,终于玩不转了!大公报四次三番喊话,被
栗頿聊
2025-07-18 15:56:49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