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常德之战,周咏南带领女兵们抵挡住了日军15次猛烈进攻,子弹打光后,三个

墟史往事 2025-07-21 10:29:07

1943年常德之战,周咏南带领女兵们抵挡住了日军15次猛烈进攻,子弹打光后,三个日军冲了上来,紧要关头,周咏南举起了自己的刺刀,却意外将日军军官直接刺死。

主要信源:(黄天著——《回忆我母亲周咏南》)

1939年冬天,湖南祁东县的周咏南带着儿子黄天站在黄埔军校招生处门前。

这个丧夫十八年的母亲刚经历家园焚毁,决心带着独子投军抗日。

那年她三十九岁,儿子刚满十九,母子俩在寒风里守了三天三夜,最终以特殊身份被破格录取。

她成为黄埔军校江西于都第三分校史上最年长的女学员,儿子则进入重庆铜梁步兵科。

周咏南生于1900年祁东县的书香门第,五岁识字,七岁习武,父亲特聘拳师传授兵器功夫。

1919年嫁给邵阳郎中黄延庆,次年诞下黄天。

丈夫病逝时她才二十一岁,独自带着周岁幼子返乡,靠摇纱种菜维生。

1925年创办邵阳女子私塾,白天教识字缝纫,晚上传授拳脚功夫。

1934年以三十四岁"高龄"考入衡阳含章女子中学,带着儿子租住校外,凌晨五点做饭送子入学后再赶去上课,放学后兼职扫盲教师,深夜做针线活贴补家用。

1937年卢沟桥事变打破平静生活。

日寇铁蹄南下,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烧毁她仅存的三间瓦房,仅抢救出半部《四书》和一口铁锅。

看着报纸上触目惊心的沦陷区报道,周咏南当着儿子面撕掉高考报名表:"大学能救国就去读,不能就去打仗!"

1939年冬母子徒步辗转五县抵达衡阳招考点。

招考官俞某看到年龄栏"1900年"错愕不已。

周咏南沉默地掏出南京大屠杀照片:被悬挂示众的妇孺尸骸赫然在目。

"日寇连妇孺都不放过""我是教书匠更该身教""儿子上战场岂能任母亲被拒门外"。

俞某致电请示后被特批入学,学员档案登记为"周秋琼"。

入校后她剪平头睡地铺用男装,握木枪连续四小时练刺杀,手掌溃烂仍泡盐水坚持。

射击考核夜间实弹白天劈刺,练就双枪百步穿杨。

三个月后刺杀比赛夺冠,男学员敬畏称其"铁娘子"。

1939年末被派往第五十三军政治部任文员后,因每日主动加练刺杀格斗,半年后获准组建百人女子战斗连。

1943年秋日寇强攻洞庭湖西岸,周咏南的"七连"奉命死守津市白羊堤。

她率队连夜勘测湿地地形,在芦苇荡挖"母鸡窝"式战壕,十米设伏兵点。

11月28日铃木大队七百精兵发起强攻,女兵连以三挺机枪击退首轮冲锋。

第三天阵地遭重炮轰击,过半战士伤亡,周咏南左腿炸伤仍裹伤督战。

当女兵哭求撤退时,她枪指阵前:"要么打要么死!"

第六天弹药告罄,她架起重机枪独守堤口两小时,最终配合援军击溃敌军。

清点战场时,原百人编制仅存23人,毙敌近百,缴获三八式步枪56支。

战报记载:"女子连死守白羊堤六昼夜,成功阻滞铃木大队推进,为主力赢得布防时间。"

此后四年间周咏南转战澧县安乡,率队实施"夜雪行动"深入敌后炸毁军火库。

女兵连经历三次整编更替,战士称她"鬼娘"既惧且敬。

1945年日本投降后,她拒赴重庆授勋,将军装武器交还组织,留书"国泰民安,壮士当归"便返祁东任教。

三次拒绝国民政府抚恤金,言明"活人怎领烈士钱"。

儿子黄天随部队起义加入解放军,官至军分区干部从未提及母亲事迹。

晚年独居校舍旁,每日照旧寅时起习武,课堂板书暗含格斗要诀。

1966年病危时坦言:"当兵抗日是错,报仇雪恨无错。"

遗物箱底压着1943年七连残部在白羊堤的合影,背面木牌刻着"誓雪国耻"。

数十年后族人在箱中发现泛黄家书:"吾儿黄天:战事由母担,家园须汝守。"

湖南省档案馆现存黄埔军校第三分校1939年特招档案证实此事,第五十三军阵中日记则详载白羊堤血战经过,战史学者近年考证认为此役延缓日军西进达十日之久。

对此您怎么看?

0 阅读:60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