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土耳其人给美军打报告,说他们打了一个大胜仗,还抓到了几百名志愿军,美

万物知识局 2025-07-21 11:48:38

1950年,土耳其人给美军打报告,说他们打了一个大胜仗,还抓到了几百名志愿军,美军一看,顿时哭笑不得:“你们怎么把友军给杀了?”

1950年11月28日清晨,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部里,气氛特别紧张。

情报官约翰・米勒少校,眼睛死死盯着桌上的战报,一脸吃惊的表情。

土耳其旅发来电报,上面写着他们全歼了中国志愿军一个团,抓了237个俘虏,还缴了189支步枪、12挺机枪。

米勒少校嘴里念叨着:“上帝啊,这也太离谱了。”他赶紧抓起电话,打给沃克中将。

沃克中将听完,压低声音笑了:“跟他们说,我要给每个土耳其士兵发银星勋章。”

这时候,远在安卡拉的土耳其总理曼德列斯,心里正打着小算盘。他心里清楚,派兵去朝鲜,就是为了能加入北约。

1945年,苏联提了三个领土要求,要共管黑海海峡、要回卡尔斯地区、还要在土耳其建军事基地。

这三条就像三座大山压在土耳其身上。

曼德列斯在内阁会议上拍着桌子说:“咱得让西方看到土耳其有用,朝鲜战争就是最好的机会。”

于是,他特意组建了土耳其旅。

这5000名士兵,全是从安纳托利亚高原挑来的,一个个都很勇猛。

手里拿的是美式M1步枪,还有M2迫击炮,装备不算差。可这些士兵哪知道,他们的命运早就被算进北约扩张的计划里了。

1950年10月17日,土耳其旅在釜山港登陆,西方记者们拿着相机猛拍,把他们吹成“亚洲宪兵”。

旅长亚兹吉准将对着镜头挥着马刀喊:“咱要为自由世界打仗!”

但没人注意到,士兵们的靴子里塞满了大蒜,这是他们老家防冷的土办法。

11月27日傍晚,戛日岭上的土耳其士兵正在啃硬邦邦的黑面包。

突然,观察员喊起来:“山下有中国军队!”

只见几百个黄皮肤、黑眼睛的士兵正顺着山路往上走。

二等兵哈桑端起枪,嘴里嘟囔:“这些中国人的军装咋这么破?”

“开火!”指挥官一声令下。

步枪一起响,打破了山谷的安静,那些“中国士兵”一片一片地倒下。

等土耳其人押着俘虏回营地,一个美军联络官一看,脸“唰”地白了,大叫:“糟了,这是南朝鲜第七师的败兵!”

被俘的南朝鲜下士金成焕用朝鲜语大喊:“我们刚从德川逃出来!”

可土耳其士兵听不懂,还在那儿为“打了胜仗”高兴呢。

亚兹吉准将在战报里写:“敌人想装成自己人混进来,被我们打回去了。”

彭德怀在大榆洞指挥所听到这事儿时,对参谋说:“土耳其人连自己友军都打,看来打仗本事不咋样。跟38军说,把这股土耳其人解决掉。”

这时候,38军军长梁兴初正盯着地图上的戛日岭。第一次战役没打好,他心里压力特别大。

彭德怀那句“38军不算主力军”的话,就像根刺扎在他心里。

他亲自安排114师342团执行夜袭任务,说:“要像一把尖刀,直接插进敌人心脏。”

11月28日深夜,天儿冷到零下30度。 342团的战士们脱掉棉鞋,光着脚在雪地里快跑,将戛日岭主峰的篝火看得清清楚楚。

九连连长王富贵把手榴弹的弦咬在嘴里,小声下令:“等我信号再扔。”

第一颗手榴弹在土耳其人堆里炸开时,他们炊事班的铜锅里还煮着羊肉汤。

土耳其士兵吓得抱着头到处跑,有的慌得抓起马刀,对着空气乱挥。

三营副营长赵铁柱带着突击队冲上主峰,看见一个土耳其军官正要烧文件箱,抬手就开了一枪。

天刚亮的时候,亚兹吉准将看到了吓人的一幕:满山满谷都是端着刺刀冲锋的中国士兵。

他的指挥部被压缩到不到一百米的圈儿里。

无线电里传来美军顾问的吼声:“守住阵地!第八集团军要反击了!”

可这所谓的“反击”根本就是瞎扯。

38军113师正在创造打仗的奇迹——14个小时跑了70公里,冲到三所里,把美军的退路给切断了。

美军侦察机飞过来时,战士们故意把伪装去掉,让飞行员以为是南朝鲜的败兵。

土耳其旅的防线彻底垮了。

士兵们扔了武器和东西,顺着盘山公路拼命跑。

志愿军战士开着缴来的美军卡车追,子弹打在冰面上。后来有个土耳其士兵回忆:“他们跑起来比我们的汽车还快。”

这场仗打完,土耳其旅死伤了3541人,输得特别惨。

亚兹吉准将带着剩下的士兵回到美军营地,没人给他们发勋章,大家都冷冰冰地看着他们。

沃克中将在日记里写:“土耳其人这表现,看来更适合去放羊。”

在整个朝鲜战争中,土耳其旅多次与志愿军交手。第二次战役戛日岭一战,他们试图阻挡志愿军为“联合国军”争取撤退时间,却大败,死伤上千人。

1950年底军隅里一战,土耳其旅损失惨重,15%以上人员伤亡,70%装备损毁,218人战死,455人受伤,近100人被俘,部队元气大伤,“联合国军”指挥部让其“休息”。

后来第五次战役,土耳其一支部队还被志愿军12军35师103团全歼一个营。

土耳其旅怀着复杂目的来到朝鲜战场,本想有所作为,却因各种失误付出惨重代价

0 阅读:114

猜你喜欢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