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37年,陈士榘抓获了一个日军俘虏,创下了一个神奇的记录! (参考资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7-21 12:01:09

[太阳]1937年,陈士榘抓获了一个日军俘虏,创下了一个神奇的记录! (参考资料:2013-02-21 新民晚报——八路军是谁第一个抓获日本鬼子俘虏) 在那个年代,侵华日军不仅武器精良,更有一种“皇军不可战胜”的狂热,在“武士道”精神的操弄下,日军士兵宁死不降,让战场上抓个活口比登天还难。 可偏偏有这么一位开国上将,他不仅要打胜仗,还要亲手破了这个“不死神话”,后来,他又接下一个在外人看来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新中国奠定了国防科技的基石。 这位传奇人物,就是陈士榘,1927年,18岁的陈士榘参加了秋收起义,从此投身革命,等到了抗战爆发,他已经是八路军115师343旅的参谋长,年仅28岁,他要面对的第一个“神话”,就是日军不可战胜。 1937年9月的平型关,八路军115师设下埋伏,准备痛击日军王牌板垣师团的运输队,当时八路军的装备很差,远不如国民党军,更别提和日军比,可战斗一打响,战士们如猛虎下山,硬是把耀武扬威的日军死死按在峡谷里。 一千多名日军被全歼,上百辆汽车烧成废铁,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的首次大胜,一巴掌打醒了全国的悲观情绪,也戳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牛皮。 不过,对陈士榘个人来说,这场大胜留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打死一千,却没抓到一个活的,日军的顽固超出想象,这成了他心里一个过不去的坎,他下定决心,非要亲手抓个活的不可。 机会很快就来了,两个月后,在山西昔阳县的广阳镇,陈士榘与686团团长李天佑再次设下伏击,这一次,他们放过了日军的精锐主力,专挑后面的辎重部队下手。 战斗干净利落,歼敌五百多,战斗收尾时,陈士榘抓俘虏的念头又冒了出来,他让警卫排长带人去抓,可结果依旧和以前一样,日军宁死不降。 计划再次落空,夜里,广阳镇里零星的枪声,反倒把陈士榘的执念给勾了出来,他带着几个警卫,循着枪声摸进一个土墙小院,院里两个战士正要往屋里扔手榴弹,却被他紧急叫停了。 陈士榘先是问了战士们里面有多少日军,在得知只有一个以后,他意识到,这正是一个活捉的大好机会,他闪身进院,师侦察科长苏静和警卫员也立刻拔枪跟上。 几人摸到窗下,陈士榘用刚学不久的日语喊话:“缴枪不杀,优待日本俘虏!” 屋里先是胡乱放了两枪,然后就没了动静,陈士榘又用温和的语气重复了一遍,屋里终于传来一句哆哆嗦嗦的中国话:“明白……不杀?” 又是一阵沉默,陈士榘没了耐心,一脚踹开木门,借着月光,一柄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几乎顶到他胸前,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把抓住枪身向外猛地一甩,众人一拥而上,七手八脚把这个日本兵摁倒在地。 月光下,这个日本兵满脸胡子,脸色发青,浑身抖得像筛糠,众人把他从地上拽起来时,才发现一个哭笑不得的细节:他的下半身被卡在一个装粮食的高筐里,动弹不得。 经审讯,这个八路军抓到的第一个俘虏,名叫加藤幸夫,是日军第20师团的辎重兵。 陈士榘亲手抓到俘虏,破除了“日军宁死不降”的心理魔咒,从这以后,八路军抓的俘虏越来越多,甚至促成了一个由在华日本人组成的反战组织——“日本人民解放联盟”。 打仗是打破神话,搞建设也一样,新中国成立后,陈士榘转任工程兵司令,当国家决定建造自己的导弹试验靶场和核试验基地时,这个在西方看来“绝不可能”的任务,落到了他的肩上。 1958年,陈士榘率队进入西北戈壁,那里酷暑严寒,风沙漫天,战士们住地窝子,缺粮少菜,更沉重的打击在1960年到来: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全部专家,带走关键图纸,中国的尖端国防事业,几乎胎死腹中。 面对绝境,陈士榘却丝毫不惧,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官兵憋着一股劲,硬是把困难踩在了脚下,仅仅几个月后,1960年11月5日,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陈士榘和他率领的部队,在荒漠上建起的国防工程,为后来的“两弹一星”铺平了道路,彻底终结了中国在尖端科技上受制于人的历史。 从战场上打破“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到亲手活捉俘虏戳破“武士道”的谎言,再到和平时期铸就独立自主的国防科技丰碑,陈士榘的一生都在挑战所谓的“不可能”。

0 阅读:12

猜你喜欢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