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剥离A股市场中的银行与保险板块,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浮出水面:剩余所有上市公司的盈利总和与市值总和相除,得出的市盈率高达40倍。这个数字背后,藏着一个常被忽略的市场真相。 若想更直观地理解这份估值的分量,不妨将目光投向大洋彼岸的美国股市。作为全球成熟市场的标杆,标普500指数已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持续上涨,其间积累了无数投资者的信心与资金,即便如此,其当前市盈率也仅为28倍。一边是连续16年牛市支撑的估值,一边是看似“震荡不前”的A股局部数据,40倍与28倍的对比,足以打破许多人对“A股整体低估”的固有印象。 回到A股市场本身,所谓“估值洼地”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是被银行、保险这类低估值板块“拉平”的结果。这些板块因其业务特性和市场定位,长期维持着相对较低的市盈率,如同天平一端的砝码,平衡了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但当我们移开这组“砝码”,剩下的板块估值便显露出另一番景象——不仅谈不上低估,反而处于显著的高估区间,甚至超过了经历16年长牛的美国主流市场估值水平。 这意味着,当投资者聚焦于银行、保险之外的A股领域时,面对的其实是一个估值水位较高的市场环境。那些被热议的成长赛道、热门概念,其背后的估值逻辑早已脱离了单纯的盈利支撑,更多反映了市场情绪与资金偏好的叠加。看清这一点,或许能让我们在解读A股估值时,多一份清醒与理性——所谓的“市场全貌”,往往藏在被平均数据掩盖的细节里。
当我们剥离A股市场中的银行与保险板块,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浮出水面:剩余所有上市公
周仓与商业
2025-07-21 14:42:12
0
阅读:302
勿忘我
你怎么不说创业板和科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高达100倍以上了呢?
用户10xxx04
那就先让银行和保险的市盈率达到2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