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本来就不想当首相,硬被推上去,上台以后就开始躺平,如今摆烂终于有结果了!6

元昊聊文化 2025-07-21 15:49:34

石破茂本来就不想当首相,硬被推上去,上台以后就开始躺平,如今摆烂终于有结果了!6月29日,日本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日本首相石破茂,领导的内阁支持率为24%,而且已经是连续4个月保持在这个水平。 这个数字看起来不高,但连续四个月稳定在同一区间,在日本政坛其实不算常见,要知道,日本首相的支持率就像坐过山车,安倍晋三曾从60%暴跌到30%,岸田文雄更是试过单月跌幅超过15%。 石破茂这24%的“稳定”,到底是躺平的结果,还是另有隐情? 首先得说,日本民众对首相的要求其实很实在:别惹大事,少添麻烦。石破茂上台后的政策,基本延续了前任的框架,既没搞安倍那种“安倍经济学”式的大动作,也没像岸田那样在修宪问题上激进表态。 这种“维持现状”的做法,虽然让期待变革的人失望,但也没触犯太多人的利益,就像一家老店换了个老板,菜单没变、价格没涨,顾客可能觉得没新意,但至少不会立刻掀桌子。 但这种稳定背后,藏着日本政治的深层矛盾。 对比安倍晋三时期,当时的高支持率靠的是“强势领导”标签,顶住国内外压力推动安保法案,用“安倍经济学”给市场画饼,可石破茂手里没这种“大招”,他更像个“管家”而非“领航员”,日本经济现在卡在复苏瓶颈,日元贬值、老龄化、少子化这些老问题,谁来都难解决。 石破茂不折腾,反而成了“优点”,至少没让情况变得更糟。 外交上的“骑墙”姿态,其实是日本当下的无奈。有人说他触怒了美国,但看看实际动作,驻日美军军费分摊没少给,半导体产业链合作该签的也签了。 只是在对华关系上,他没像岸田那样一边喊对抗一边偷偷做生意,而是更直接地保持“政冷经热”,这种模糊策略,在美国看来可能不够“忠诚”,但对日本企业来说,保住中国市场比跟着美国冲锋陷阵更实在,毕竟丰田、索尼这些巨头的财报里,中国市场的占比可不低。 再看国内政治生态,反对党的“不给力”也帮了石破茂,立宪民主党整天喊着要推翻内阁,却拿不出像样的替代方案;维新会忙着在地方争地盘,中央层面根本形不成威胁,这种“矮子里拔将军”的局面,让很多日本民众觉得“换谁都一样”,24%的支持率,更像是“没更好选择”的无奈投票,而非对石破茂的认可。 有意思的是,这种“低稳定”状态在日本政坛越来越常见。 上世纪90年代,首相平均任期不到一年,支持率忽高忽低;到了安倍时期,靠着长期执政勉强稳住局面;现在石破茂的“不温不火”,反而成了新的政治常态,这背后是日本社会的“政治疲劳”,经历了太多口号和承诺,大家更愿意相信“少犯错就是好”。 但这种稳定能持续多久?恐怕悬。 日本明年就要面临众议院选举,自民党内的派系斗争已经暗流涌动,石破茂能上台,本就是派系妥协的结果,一旦经济数据恶化,或者外交上出点岔子,那些现在沉默的势力立刻会跳出来逼宫,别忘了安倍晋三当年能长期执政,靠的是经济红利和派系铁腕,这两样石破茂都没有。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石破茂的支持率困局,其实是日本国家定位迷茫的缩影,想跟着美国在亚太搞事,又怕得罪中国砸了经济饭碗;想修宪扩军突破战后体制,国内和平派又不答应,这种上下两难的处境,换谁当首相都难出彩。 石破茂的“躺平”,或许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整个日本政治体系“肌无力”的表现。 这么看来,这24%的支持率更像个“安全垫”,既没高到让他有资本折腾,也没低到立刻垮台,但政治这东西,最怕的就是“温水煮青蛙”,如果石破茂始终拿不出破局的办法,等民众的耐心耗尽,或者国际局势再出点变数,这层“安全垫”随时可能被抽走。 说到底,日本首相的支持率从来都不只是个人能力的打分,更是整个国家发展方向的晴雨表。 石破茂能不能打破这个24%的僵局,不光看他自己,更要看日本能不能想明白,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要在中美博弈的大格局里,找到一个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放心的位置。 这个问题想不清楚,别说24%,就算支持率再跌一半,恐怕也找不到真正的答案。

0 阅读:41
元昊聊文化

元昊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