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2006年,广东顺德海关的一名普通公务员晚上回到家,悄悄对妻子说:老婆,

韫晓生 2025-07-21 16:06:28

[太阳]2006年,广东顺德海关的一名普通公务员晚上回到家,悄悄对妻子说:老婆,我的银行卡上多了4100万,别告诉别人。妻子开始不相信,但看到余额后,她也震惊了。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当年明月”上央视《面对面》 讲自己那些事儿)   这个数字瞬间击穿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妻子起初还打趣他是不是在做梦,可当她看到银行短信上那一串零时,手里的衣服滑落一地。   更奇怪的是男子的的反应,面对妻子的震惊,他没有过多解释,只是转身走进书房,抱出了一摞半人高的手稿。那笔巨款,就来自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   那4000万是历史书籍《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笔版税,而这个普通的公务员叫石悦,他原本是拿着四五千月薪的公务员,然而他业余时间写的书,三年卖了上千万册,版税高达四千一百万,连柳传志都在央视推荐。   可最让人想不通的是,他并没有因为声名鹊起而放下自己的原有的工作,反而在最火的时候,悄悄退出了公众视野,回去过他“本来的生活”。   这或许离不开他的家庭氛围。1979年,他出生在湖北一个干部家庭,从小就不太合群,别的孩子在外疯跑,他却喜欢一个人在屋里看书,尤其痴迷历史。   五岁那年,父亲花掉自己近半个月的工资,给他买了套《上下五千年》。这套书,小石悦翻了不下十二遍,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问父母,看完还拉着父亲讨论,历史成了父子间最好的话题。   父亲看他如此热爱,又陆续给他买了《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等大部头。年仅十一岁,石悦已经开始啃这些几百万字的史学巨著。他后来形容自己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海洋中,这股沉溺的快乐,早早刻进了他的骨子里。   然而,热爱归热爱,高考时他并没有选择历史系。父母希望孩子能延续他们的生活,并且能够干一些实事。石悦听了话,考入湖北警官学院读法律。大学期间,他依旧如往常一般,同学们在外面玩,他却泡在图书馆看史书。   2000年毕业后,石悦从13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公务员。工作稳定让他能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精神世界里。早餐时读《明实录》,午休时构思框架,深夜里,他就在历史的海洋里遨游。   谁知,一个无意的举动改变了一切。当时天涯社区的“煮酒论史”板块很火,里面各路写手高谈阔论。石悦看久了,发现很多人对明朝历史的理解有偏差,一个念头冒了出来:不如我把我知道的写出来?   2006年3月,他随手敲下“明朝那些事儿”六个字,开始用一种全新的、幽默而通俗的方式讲述明朝的故事。他把枯燥的史料变成了生动的故事,原本遥远的历史人物仿佛就活在我们身边,这本书很快火遍全国。   可是,人一出名,是非就来了。一些老写手,看着这个新人风头盖过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开始发帖攻击石悦,说他文章写得松散,观点太主观。面对这些非议,石悦只是埋头继续写。   在外界的喧嚣中,石悦有自己的一套定心术。他白天照常上班,晚上写四到六个小时,写完就睡。要是心烦意乱,就去洗澡,最多一晚洗过六次。他曾说无论别人怎么说,他心中自有定力支撑着自己完成这些内容。   当被问到成功的秘诀时,他总是指着书房里那些被翻烂的史书说,自己没什么天赋,不过是把别人喝酒应酬的时间,都用来陪伴这些书籍上。   书商劝他趁热打铁,接着写《唐朝那些事儿》......他都拒绝了。他说,写作是兴趣,不是为了名利。他打心底里佩服钱穆先生,坦言自己的书虽然畅销,但和《国史》那种洞察历史本质的著作相比,还差得远。   他心中十分清醒,或许自己的书能够卖得好,甚至在短时间内超过了一些历史名家,但真正的足够深刻的历史著作,才能穿透时光,散发出更永久的魅力。这份清醒,着实可贵。   也正是这份清醒,在声名最盛时,石悦选择告别。他回归了那个普通公务员石悦的生活,上班下班,与妻子过着朴素的日子。一个因热爱历史而写出传奇的人,最终用行动证明,守住本心,比站在聚光灯下更重要。

0 阅读:408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