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轻量化就绕不开材料。汽车车身材料价值链上,基本可以总结为:
钢<铝合金<碳纤维。
那这个“价值链”合理吗?
我认为当然是合理的。因为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它就是这样的。
比如“以铝代钢”可使白车身重量降低30%-40%,这是钢制车身绞尽脑汁都达不到的成就。至于碳纤维,那可是“跑车甄选”,极致的轻量化+结构强度,堪称人类材料技术发展之光。
但乘用车因为太贴近用户了,要考虑的问题更多。比如:
铝合金车身的修复难度非常高,特别是采用一体压铸技术的,撞坏了基本等于报废。碳纤维更不用说,想修补都没机会。
汽车的造车成本最终会均摊到用户头上,技术虽好,但“浪费”啊。
汽车不是唯材料论,就像造房子,就算全是钢筋混凝土,如果承重梁没有几根,还不是经不住地震狂风。如今汽车也越来越强调结构设计,做大量的结构仿真和实测,目的就是在此,材料不够结构来凑,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