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我看来,美国与日本刚刚达成的贸易协议本质上就是新版的《广场协议》。尽管美国不再坚持对日本加征关税25%,而是加征15%关税,但日本付出的代价却是很大的,其中包括赴美大规模投资。 以前的时候美国贸易逆差严重,就联合日本、德国等国签了《广场协议》,目的是让日元和马克升值,好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结果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出口竞争力下降,经济泡沫越吹越大,最后泡沫破裂,日本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停滞,这就是“失去的三十年”。 现在的美日协议,虽然表面上看美国没再坚持那么高的关税,但背后的逻辑和《广场协议》一模一样,都是美国通过施压让日本做出经济上的牺牲,来缓解自己的问题。 这次协议里,美国把关税从25%降到15%,乍一听好像是让步了,其实不然。日本为了这个关税的降低,得拿出真金白银去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日本得把自己的一部分经济命脉交到美国手里。 而且美国还规定,这些投资产生的利润大部分归自己,这就好比日本辛辛苦苦赚钱,最后大部分都进了美国的腰包。这种做法和《广场协议》里让日元升值、削弱日本出口竞争力的套路,本质上都是在掏空日本的经济实力。 再看看日本在协议里的其他让步。日本得开放汽车和农产品市场,尤其是大米市场。日本的农业本来就受高关税保护,这次开放市场,对日本农民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美国大米大量进入日本,日本本地大米的价格肯定会被压低,农民的收入就会减少。汽车行业也是一样,虽然关税降到了15%,但日本车企为了避免关税影响,可能会把生产线搬到美国,这就会导致日本国内产业空心化,工人失业。这种情况和《广场协议》后日本企业大量向海外转移产能何其相似。 从日本的经济现状来看,这次协议带来的压力比《广场协议》那会儿更大。现在日本经济本来就不景气,通胀率居高不下,出口也在下滑。2024年的数据显示,日本对美出口已经连续三个月下降,汽车出口额更是锐减了26.7%。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还得拿出5500亿美元去美国投资,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且美国还留了后手,要是日本没按协议履行,关税随时可能恢复到25%。这种不确定性让日本在经济上更加被动,只能乖乖按照美国的要求来。 有人可能会说,这次协议里日本也有收获,比如避免了更高的关税,还能通过投资加强和美国的供应链合作。但这些所谓的收获,其实都是美国给日本画的大饼。 日本企业去美国投资,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关税,但建厂、招工、运营都需要时间和成本,短期内根本看不到效益。而且美国拿走90%的利润,日本企业忙活半天,自己能剩下多少?长期这种投资只会让日本对美国的经济依赖越来越深。 再看看日本国内的反应。协议达成后,日本首相石破茂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甚至表示要在了解协议内容后决定是否辞职。这说明协议在日本国内争议很大,很多人觉得日本这次让步太大,牺牲了国家利益。 日本媒体也评论说,虽然关税降了,但日本付出的代价太高,根本算不上胜利。这种情况和《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国内的不满情绪如出一辙,都是民众和企业对美国施压的无奈接受。 从国际层面来看,这次协议也会产生连锁反应。美国通过和日本达成协议,向其他国家展示了自己的谈判手段,以后和其他国家谈判时,可能会用同样的方法施压。 比如韩国,之前对美投资锐减90%,现在日本签了协议,韩国在和美国谈判时可能就更没有筹码了。这种做法不仅破坏了国际贸易秩序,还让美国的盟友们对美国的信任度降低,大家心里都清楚,美国所谓的“同盟”,本质上就是让盟友分摊成本,为美国的利益服务。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广场协议》那会儿不一样了,日本有更多的应对手段。但实际上,日本的处境并没有太大改善。《广场协议》时,日本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雄厚,还能通过产业升级来应对挑战。 现在日本经济已经被高债务、老龄化等问题拖累,产业升级的速度也变慢了,再加上美国的施压,日本真的很难找到突破口。就像朝鲜靠卖煤和做假发难以翻身一样,日本光靠赴美投资和开放市场,也很难实现经济的真正复苏。 美日新达成的贸易协议,虽然形式上和《广场协议》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美国利用经济霸权,迫使日本做出重大让步,以缓解自身的经济问题。 日本这次付出的代价,可能比《广场协议》那会儿更大,不仅要承受产业空心化、经济依赖加深的后果,还得面对国内政治和社会的动荡。如果日本不能在基础设施和自身产业上做出根本性的改变,光靠这种妥协式的协议,未来的经济发展只会更加艰难。 而这一切,都源于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对盟友进行的经济榨取,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日本的利益,也破坏了全球经济秩序的稳定。
照我看来,美国与日本刚刚达成的贸易协议本质上就是新版的《广场协议》。尽管美国不再
天天纪闻
2025-07-24 16:09:4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