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得到承诺,对美翻脸。 7月24日这天,欧盟的两个动作在国际上掀起了不

古今知夏 2025-07-24 23:11:50

欧盟得到承诺,对美翻脸。 7 月 24 日这天,欧盟的两个动作在国际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先是欧盟代表团去了北京,谈下来的结果比预想中好得多。双方在经贸合作上达成了不少共识,中国明确表示会进一步打开市场,让欧洲企业有更多机会。欧盟也回应说,会重新考虑和中国的关系框架。 这背后其实是有原因的,这些年中国经济一直稳扎稳打,在全球产业链里的分量越来越重。欧洲企业对中国市场越来越依赖,比如德国汽车巨头有三成以上的销量都来自中国,法国奢侈品集团在亚洲的收入里,中国占了很大一部分。 在美国动不动就搞单边制裁、搅乱全球贸易的时候,中国能提供稳定的合作环境,这对欧盟来说太重要了。 紧接着,欧盟转头就对美国亮出了硬招。成员国一致通过,要对美国价值 930 亿欧元的商品加征关税。 这份清单里,既有土豆、牛仔裤这样的日常用品,也有飞机、汽车、精密仪器这些重要的工业产品,每一项都打在美国经济的关键处。这可不是突然发作,而是美欧之间的矛盾积累了很久。 2022 年美国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就让欧洲企业很不满,里面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条款,基本把欧洲车企排除在外,逼得德国大众、宝马不得不调整在美国的投资计划。 更早的时候,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撕毁伊核协议这些单方面的行动,已经让欧盟对这个盟友的可信度打了问号。 在防务方面,美国一直逼着欧盟把军费开支提高到 GDP 的 5%,但在关键技术转让上却卡得很严,这种只想着自己占便宜的合作模式,终于让欧洲忍不下去了。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在全球治理的话语权上。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经常动用否决权,甚至绕过安理会发动军事行动,欧盟慢慢意识到,靠着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很难维护自己的利益。 就像在乌克兰危机中,美国一边对欧洲搞能源限价,一边自己却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这种双重标准让欧洲看清了所谓 “盟友” 的真面目。 而中国在国际上推动的 “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正好符合欧盟对多极化世界的期待。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 “欧洲战略自主”,德国总理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强调 “不能只依赖一个伙伴”,这些都为欧盟现在的转向埋下了伏笔。 这场博弈的影响正在慢慢扩散。经济上,如果美国不肯妥协,它的航空业会失去欧洲这个占全球 28% 的市场,汽车在欧洲的销量可能会下降 15%-20%,而欧盟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加快发展自己的新能源产业。 政治上,欧盟的自主行动会削弱美国构建的 “价值观同盟”,当欧洲企业纷纷把生产线搬到中国来规避贸易风险,当中欧在数字经济、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越来越多,全球的权力结构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欧盟的这一系列操作,其实是在重新定位自己的战略方向。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它不想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棋子,也不想错过和中国合作的机会。这种寻求 “动态平衡” 的做法,是在全球化时代对自身利益的重新考量。 毕竟,在单边主义让全球供应链断裂、零和博弈阻碍国际合作的时候,保持战略自主、寻求多元平衡,可能比依附于某个强权更能保障自己的利益。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

0 阅读:184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