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早就“打入”了我国核心部门!2023年,国安部公布了一起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案

星球拾光 2025-07-30 12:36:21

原来早就“打入”了我国核心部门!2023年,国安部公布了一起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案!此人在留学期间,美国就完成了对他的策反工作。   2023年曝光的美国中情局间谍案,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在公众心里激起层层涟漪。   故事的主角,是曾某某,在国内的某个军工集团工作,因为职务的特殊性,他时常会接触到国家的核心信息。   组织对曾某某寄予厚望,为了更好的发展,将他派到意大利学习。   刚到异国,一切都新鲜又陌生,美国驻意大利使馆的官员塞斯主动靠近了他。   起初谁也没多想,塞斯说着流利的中文,聊文化聊学术,周末会约曾某某去郊外散心,偶尔还会请他看场歌剧。   一来二去,两人熟络得像老朋友,曾某某甚至会跟塞斯念叨些工作上的小烦恼,家里的琐事。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阵,塞斯突然变了脸,坦言自己是中情局罗马站的人。   他拿出的条件很诱人,远超曾某某收入的报酬,还有全家赴美定居的承诺,说能让他的孩子从小接受“最好的教育”。   面对这些,曾某某心里的防线一点点垮了,他签了参谍协议,成了对方的人。   在回到国家之后,曾某某不断搜集我国的核心信息,甚至有的关乎到国家安全。   但在此时,曾某某已经被诱惑迷住了双眼,他一次又一次,将这些情报暗地里送给中情局。   在揭露的案件中,同样有一名被称为郝某的间谍,作为国家干部却屡次偷盗机密,背叛国家。   郝某的经历,像是另一个版本的“温水煮青蛙”。   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由于一名名叫泰德的美国人的刻意接近,很快就与他相识并成为朋友。   泰德人很“周到”,经常请郝某吃饭,送些印着美国风景的小纪念品,后来还说自己在写篇关于东亚的论文,想请郝某帮忙查些资料,承诺给“稿费”。   郝某觉得只是举手之劳,就答应了。   等到了郝某将要毕业回国的时候,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和自己有深厚友谊的泰德,真实身份竟然是属于美国的间谍。   不仅如此,泰德的同事,还给他承诺了诸多好处,邀请他进行合作。   郝某犹豫了一阵,最终还是点了头。   回国后,他按照李军的指示,一步步走向政坛,利用职务窃取国家机密,换取财物。   这两名间谍的人生轨迹,都在留学期间被悄然扭转,最终滑向了背叛国家的深渊。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两起案件的破获,还和美国中情局局长伯恩斯的一番话有关。   从他嚣张的话里,却给中方提了醒,从中分析出不少信息。   “人力情报收集”意味着他们肯定接触过不少涉密人员,而“有了很大进步”又圈定了大致的时间范围。   更巧的是,那会儿距离新修订的反间谍法正式生效才20多天,中方本就憋着一股劲要震慑那些危害国家安全的人。   顺着这条线索查下去,曾某某和郝某的案子浮出水面。   而中方敢把案件细节说得这么细,连塞斯,泰德这些美方人员都点了名,明摆着是手里掌握了更多信息。   这意味着,美国在华的情报网络,损失比表面上看到的要严重得多。   其实十年前,美国在中国的间谍组织就经历过严重打击,几乎散了架。   可他们没长记性,这次伯恩斯又高调挑衅,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如今反间谍法在手,中方打击这类活动的力度只会更狠,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不给他们留任何余地。   说起来,这些间谍案也折射出一些值得警惕的地方。   中情局的策反手段看着不复杂,无非是先套近乎,再给好处,或是打感情牌,灌迷魂汤,可就是有人栽在了上面。 他们利用的,无非是一些人对物质的贪念,或是对国外生活的盲目向往。   国家早就有了反间谍的办法,《反间谍法》里写得清清楚楚,不管是谁,只要给境外送秘密,肯定要受严惩。   普通人要是发现不对劲,也能打电话,发邮件举报,线索核实了还有奖励。   国家安全这根弦,确实得绷紧些,毕竟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关系着每个人的日子。   现在再看这两起案子,能清楚地感受到,隐蔽战线的较量从来没停过。   美方想靠耍手段偷情报,中方就用法律和行动筑牢防线。   曾某某和郝某的结局,还有伯恩斯那句“取得巨大进展”的空话,都在说明一个道理。   中国一直认为国家情报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一切的间谍行为都会被扫除干净。

0 阅读:997

评论列表

北方以北

北方以北

8
2025-07-31 11:39

现在想想董小姐的话说的多么明智!

用户42xxx62

用户42xxx62

5
2025-07-31 12:12

为什么还要用留学的人,是国内没有人才吗

星球拾光

星球拾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