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美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第3轮经贸会谈正式结束了。根据中方对外发

国际深析者 2025-07-31 02:44:04

7月30日,中、美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第3轮经贸会谈正式结束了。根据中方对外发布的消息,此次的最大成果应该是——中、美达成了为期90天的“休战协议”。那么如何看待这一点呢? 这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中美经贸会谈,说白了就是两个壮汉在高压锅般的经济压力下,不得不暂时松了松掐着对方脖子的手。双方同意把之前的贸易休战再续三个月,表面上看是给全球经济喘口气的机会,实际上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 “政治舞台剧”—— 该谈的核心矛盾一个没少,该亮的底牌倒是互相摸得更透了。 先看看这 90 天休战协议的成色。说是 “成果”,其实不过是把去年伦敦会谈达成的关税暂停措施再延期而已。就像两个拳击手打累了,暂时退到角落喝水,但拳套还紧紧攥在手里。美国那边惦记着让中国多买大豆和液化天然气,可中国这边盯着的却是芯片出口管制和实体清单解禁。这种 “各说各话” 的谈判,最后只能在形式上达成个 “休战延期”,骨子里的火药味半点没减。最讽刺的是,会谈刚结束,美国商务部就宣布对中国三家半导体企业加征新关税,这哪是休战,分明是边握手边掏刀子。 真正让会谈火药味十足的,是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进口问题。美国财长贝森特在会谈里简直像个讨债的,张口闭口威胁要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 500% 的关税,还特意强调 “盟友也会跟进”。可他没想到,中国官员直接回了句硬话:“我们宁肯支付 100% 的关税,也不会拿能源主权做交易。”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 ——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占总进口量的 18%,伊朗占 12%,这两大能源通道要是被美国卡死,国内炼油厂得停摆一半。更绝的是,中国反手就把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订单砍了 20%,用实际行动告诉美国人:“你断我油路,我就拆你财路。” 贝森特在记者会上那番抱怨,更是把美国的矛盾心理暴露得淋漓尽致。他一边指责中国向俄罗斯出口 156 亿美元的军民两用技术,一边又不得不承认 “这些商品 90% 都是民用”。这种自相矛盾的指控,连 CNN 的记者都忍不住追问:“按这个逻辑,美国卖给土耳其的 F-16 零件算不算支持恐怖主义?” 最打脸的是,中国商务部当天就晒出数据:2024 年美国企业通过第三国向俄罗斯出口的半导体设备,比中国多出整整 3 倍。这哪是在谈贸易,分明是场互相泼脏水的马戏表演。 这场会谈背后,其实藏着更深层的博弈。美国正忙着跟日本、欧盟签贸易协议,逼着这些盟友 “选边站”,可中国这边却在悄悄布局。就在会谈期间,中伊签署了新的能源合作备忘录,把石油结算人民币的比例从 30% 提到了 50%;中俄也宣布在远东地区新建三条跨境输油管道。这些动作,摆明了是在告诉美国:“你想卡住我的脖子,我就另辟蹊径。” 更有意思的是,沙特和阿联酋的石油部长突然宣布访问北京,说是要 “探讨能源合作新机制”,这招 “围魏救赵” 玩得漂亮 —— 美国越施压,中国的能源朋友圈反而越扩越大。 最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政府的策略转变。从之前的 “极限施压” 到现在的 “边打边谈”,背后是美国国内经济压力在作怪。惠誉刚把美国 2025 年经济增长率下调到 1.7%,通胀率却还在 4.5% 的高位徘徊。再这么打下去,2026 年中期选举时,农业州的选票可就保不住了。所以才有了这次会谈上的 “变脸”—— 贝森特前脚威胁要加征 500% 关税,后脚又说 “愿意倾听中方关切”。这种 “胡萝卜加大棒” 的把戏,在中国面前显然不太好使。 说到底,这 90 天休战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双方都清楚,真正的较量不在谈判桌上,而在能源、科技、金融这些看不见的战场上。美国想通过制裁逼中国就范,可中国用 “一带一路” 和金砖扩容破局;中国要打破技术封锁,美国就拉拢盟友搞 “小院高墙”。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注定要持续很久。而斯德哥尔摩的这次握手,充其量只是两个拳手在回合间隙的互相试探 —— 谁都没打算真的放下拳头。

0 阅读:0
国际深析者

国际深析者

深入分析,揭秘国际新闻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