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德国选择党主席魏德尔对着镜头怒吼:“欧盟和冯德莱恩都被美国骗了!
她甩出一组数据 —— 欧盟自掏 6000 亿美元赴美建厂,再花 7500 亿美元买美国天然气和石油,还主动把出口美国的关税加到 15%。这番言论瞬间点燃舆论,网友直呼 “欧洲这是在给美国送钱当冤大头”。
当地时间7 月 27 日,特朗普和冯德莱恩在苏格兰高尔夫球场宣布达成新贸易协议,核心内容包括欧盟对美投资 6000 亿美元、采购 7500 亿美元能源,美国则对欧盟输美商品征收 15% 关税。
看似是 “各退一步”,实则暗藏玄机。央视新闻报道称,欧盟对美国汽车关税直接降到零,而美国却把税率从之前的 2.5% 涨到 15%,这波操作让德国汽车业直呼 “心脏受不了”。
按照协议,欧盟未来三年要从美国买 7500 亿美元能源,平均每年 2500 亿。但澎湃新闻的数据显示,2024 年欧盟全年从美国进口能源总额才 700 亿,这意味着进口量得翻三倍多。
荷兰国际集团分析师直接吐槽:“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一年才 2000 亿,欧盟这是要把美国能源包圆了?”
更现实的问题是,欧洲早就和挪威、卡塔尔等国签了长期供应协议,现在突然转向美国,违约风险和成本谁来承担?
目前看来,欧盟这 6000 亿投资主要集中在制药、汽车和核能领域。比如瑞士罗氏和诺华已经宣布在美国砸下数百亿建研发中心,德国车企也在田纳西、亚拉巴马等地扩建工厂。
但问题在于,这些投资大多是企业行为,欧盟凭啥拿纳税人的钱当 “嫁妆”?德国经济研究所测算,美国关税可能让德国未来三年损失 2900 亿欧元,相当于每年 GDP 的 1.6%,这钱本来可以用来补贴本土产业升级。
最让欧洲人窝火的是协议的不平等性。欧盟对美出口平均关税才 1.45%,美国却把税率提到 15%,直接翻了十倍。
法国 “国民联盟” 领导人勒庞痛批这是 “政治、经济和道义的惨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更是直言 “比英国脱欧还糟糕”。
更讽刺的是,冯德莱恩还在辩解 “这是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但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国这招 “关税换投资” 玩得溜,既薅了欧洲的羊毛,还巩固了自己的能源霸权。
这场协议的连锁反应已经显现。德国副总理哈贝克警告,美国关税可能让德国经济连续第三年零增长,汽车行业首当其冲。
宝马、大众在美国的工厂虽然成熟,但 15% 的关税还是会吃掉大部分利润。更严重的是能源成本,美国液化天然气价格比俄罗斯高 30%,欧洲工业界叫苦不迭,担心 “去工业化” 加速。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更是直接开怼:“欧洲这是在自断经脉,资本都要跑到美国去了。”
现在欧洲舆论分成两派。支持协议的人认为避免了贸易战,给经济带来 “稳定性”;反对者则痛斥这是 “投降协议”,让欧洲丧失主权。
魏德尔的怒吼其实代表了不少民众的心声,毕竟 6000 亿投资相当于每个欧盟公民掏 1200 欧元,换来的却是更高的关税和更贵的能源。有网友调侃:“欧盟这不是在谈判,是在给美国打欠条。”
这场风波还在发酵。德国选择党已经发起联署,要求议会调查协议背后的利益输送。紧接着,法国、意大利的反对党也开始行动,要求重新评估协议对本国的影响。
而美国那边,液化天然气出口商股价已经涨疯了,切尼尔能源的市值两天内飙升 15%。
只能说,这场 “交易” 到底是欧洲的无奈妥协,还是美国的精心算计,时间会给出答案。但有一点很清楚:当欧洲把脖子伸进绞索时,最先勒紧的可能是自己的经济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