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云南地震时,一名老兵徒手救出了一位14岁女兵,45年后,她得知这位老兵

琴音流转 2025-08-02 20:58:22

1970年云南地震时,一名老兵徒手救出了一位14岁女兵,45年后,她得知这位老兵竟然做着月薪1200的保安工作,而女兵的举动让人十分感动。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70年1月5日凌晨的峨山县,大地突然像发疯的野牛般抖动起来。 十四岁的通讯兵赵虹被砖块砸醒时,整个女兵宿舍已经塌成废墟。 她的下半身被房梁压得死死的,黑暗中只听见自己牙齿打颤的声音。 远处传来建筑物接连倒塌的轰响,像有无数巨人在跺脚。 这个昆明长大的姑娘入伍才三个月。 地震前夜她们刚完成二十公里拉练,脚底的水泡还没消。 此刻浓重的尘土味呛得她咳嗽,右腿渐渐失去知觉。 她摸到半截断木想撬开房梁,指甲缝里立刻渗出血珠。 绝望中她喊班长名字,回应她的只有瓦砾滑落的簌簌声。 后来才知道,那晚136个女兵姐妹永远留在了瓦砾堆里。 转机出现在天快亮时。 头顶突然传来刨挖声,碎砖屑簌簌掉进她衣领。 当最后一块预制板被掀开,月光照见个满脸灰土的士兵。 那人脚底打滑,军靴"啪"地踩在她脸颊上。 "哎哟!" 赵虹的痛呼让士兵触电般缩回脚。 接着有件带着体温的棉袄轻轻盖住她的脸,四川口音在头顶响起: "莫慌,这就拉你出来!" 救援持续了十分钟。 赵虹看见十几双布满血口的手扒开碎砖,听见他们喊着号子抬起房梁。 被拽出废墟时,她瞥见救命恩人单薄的衬衣。 那件御寒的棉袄正垫在自己身下。 战士抱起她冲向树林临时救护点,月光勾勒出他下巴的轮廓,领章上"雷"字被污泥糊得半隐半现。 震后第三天,赵虹在野战医院病床上画了张素描: 方脸,浓眉,左耳垂有颗小痣。 卫生员说救她的是工兵班长雷清平,带着三十人小队那晚挖出四十七个幸存者。 但没等赵虹当面道谢,部队已开赴新驻地。 这张画像被她夹在笔记本里,跟着辗转了通讯连、话务班、转业安置办。 2014年军区编撰抗震史料时,退休多年的赵虹翻开泛黄的笔记本。 记者看到画像脱口而出: "这是雷班长!" 但线索到此中断。 雷清平1972年复员回乡,档案只写着"四川资中"。 赵虹的儿子替母寻人,在资中县翻遍四十年前的复员军人名册,发现条备注: "该同志赴新疆支边"。 央视《等着我》节目组动用了公安人脸识别系统。 当屏幕跳出新疆库尔勒某小区保安登记照时,赵虹攥着画像的手直发抖。 她登上演播厅,讲述到"棉袄盖脸"的细节时,身后大门缓缓开启。 穿保安制服的老者蹒跚走出,右耳垂的褐痣在灯光下微微发亮。 雷清平记不清救过多少人。 当年二十岁的班长带突击队扒废墟,指甲全磨秃了。 如今他守着小区的门岗,桌上玻璃板压着"抗震模范"奖状,每月工资条写着1200元。 主持人宣布关爱老兵基金会将颁发三万元慰问金时,老人搓着保安帽檐连说"使不得"。 两双手跨越四十五年握在一起。 赵虹展开保存完好的画像,雷清平指着耳垂位置笑出泪花: "这颗痦子画得真像。" 观众席有人举起手机,拍下画纸与真人并排的画面。 泛黄的铅笔线条与花白鬓角在镜头里重叠,像岁月打的绳结。 自那以后,赵虹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去看望雷清平。 在她的心里,他永远都是救命恩人。 主要信源:(央视网——地震后女孩被班长徒手挖出 四十年后《等着我》寻恩人)

0 阅读:0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