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2月,马占山宣布向日本投降,顿时国内上下一片哗然,讨伐声不绝于耳,然而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8-03 20:16:29

1932年2月,马占山宣布向日本投降,顿时国内上下一片哗然,讨伐声不绝于耳,然而在受降仪式上,马占山竟以不识字为由,拒绝在协议上签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1年秋天,东北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割人,嫩江边上,冰碴已浮上江面,马占山刚接任黑龙江省主席,屁股还没坐热,日军的铁甲车就已经压到了江桥南岸,面对飞机、坦克、大炮的轮番进攻,他带着手里那点人马死守三天三夜,子弹一发不剩,弟兄们甚至拆了马鞍上的铜钉熔成弹头,仍不肯后退一步,战后,江面红得像被染了血,尸体漂浮,炮火余烟久久不散。   这场战役震动全国,商人捐款送粮,学生组织担架队,报纸把马占山捧成民族英雄,连香烟厂都出了他的肖像香烟,他成了东北人的骄傲,是那个年代少有的敢于硬拼的抗战将领。   然而,热血与坚持换不来援军,蒋介石的命令始终是“避免冲突”,没有一兵一卒越过山海关,孤立无援,马占山只能带着残兵退入山林,他的对手却不肯罢休,很快便传出消息:关东军要悬赏活捉他。   就在全国人民都在关注他下一步动向时,一则惊人消息传来——马占山宣布归顺日本,这个曾经的民族英雄,竟然“投敌”了,愤怒的学生烧了他的画像,许多人大骂他是叛徒,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整个东北的抗战士气一度陷入低谷。   可事情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日本人自然知道马占山的战斗力和影响力,一开始并不完全信任他,但为了削弱抗日力量,他们还是给予他实权,安排他出任伪黑龙江省长,他穿上新制服,出现在记者面前,接受了任命,却始终没有在任何投降文件上签字,每当日本人拿出协议要求他签名,他总能用各种理由推脱,硬是没有留下任何正式的笔迹。   他表面上顺从,暗地里却悄悄把日本人拨下来的军火和物资一箱箱地转运出城,其中有整整二十列车的枪支弹药和粮食,被送往抗联和其他抗日组织手中,他借口“剿匪”,要来大量经费和补给,却从不真正执行所谓的“剿匪任务”。   他的亲信和旧部被安排进伪军,很多人“失踪”,其实早已投奔义勇军,日本人开始察觉不对,特高课展开调查,但马占山始终没有露出破绽,面对日方质问,他态度强硬,毫不退让,局势越来越紧张,马占山知道,机会快来了。   1932年春天,他终于出手,在拜泉附近,他率部突然发起袭击,一举炸毁日军物资仓库,战马驮着改装的大炮,士兵们用伪军发的枪与子弹,打出了几场漂亮的胜仗,短短几周,他接连收复几个县城,日军震惊愤怒,立刻调集三支师团围剿他。   战火蔓延至富裕县,他的部队被包围,困在一个地窖里八天八夜,他们没有火种,只能生吃黄豆果腹,靠坚强的意志撑了下来,突围后,他带着残部退入苏联,暂避锋芒。   那年夏天,他再次回到黑龙江,集合起三万多抗日武装,宣布继续与日军周旋到底,这一次,曾经骂他“卖国”的人,纷纷转变看法,人们终于看明白,那个看似“投降”的举动,其实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布局,他用敌人的钱、敌人的枪、敌人的运输线,为中国人打了一场仗。   这出“假投降”的戏码,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他在最困难的时刻,为了保存抗日火种做出的选择,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民族危亡时刻仍保有冷静,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骂声中坚持下去。   1945年,日本投降,马占山并没有就此隐退,他带着部队接收东北物资,把从伪满宫中搬出的金银财宝,送给了解放军当军费,他还参与了和平解放北平的谈判,在傅作义犹豫不决时劝其不要再战,给这个古都留下一份完整。   可即便立下赫赫功勋,马占山在国民政府中始终没有得到重用,他的出身、他的经历、他那“土匪气”的作风,让他不被体制内的人接受,他请求出战,被多次拒绝,晚年他身患重病,躺在北京协和医院的病床上,肺癌让他日渐虚弱。   新中国成立那年,毛主席曾邀请他参加开国仪式,但他已无力前往,他托人带话,说他这一生没给中国人丢脸。   1950年冬天,他与世长辞,出殡那天,哈尔滨下起大雪,送葬的人群从中央大街排到松花江边,老百姓纷纷自发前来送行。   一个老头蹲在街边,眼眶红红地说,马占山当年打仗把他房子炸了,可他就是恨不起来这个人。   马占山的一生,是一部抗战的缩影,他不是完人,甚至早年也有过草莽的经历,但在国家存亡的关头,他选择了用最不寻常的方式留下抗日的火种,他没有在敌人的枪口下低头,而是反过来,用敌人的资源为民族奔命。   信息来源:《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马占山将军传》    

0 阅读:129

猜你喜欢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