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两个虚弱不堪的红军来到了甘肃镇原县,张口就要见刘伯承,谁知刘伯承刚出来,两个红军就晕倒在地上! 1955年秋天,北京中南海举行授衔仪式。台上的两人看着“少将”的勋章挂在胸前,相视一笑,谁能想到现在在台上授勋的两人,竟然是当年在刘伯承面前晕倒的两个“乞丐”?他们的背后竟然还有这样的故事。 那年冬天,祁连山上下着大雪。肖永银和陈明义穿着破烂的衣服,冻得直打哆嗦。可他俩怀里都揣着个宝贝,用油纸包了三层的信,这信是徐向前总指挥写给党中央的,其中还有几块金饰,是给他们当路费的。 为了躲开敌人搜查,他们把故意把脸抹得漆黑,装成讨饭的“乞丐”。走在戈壁滩上,有牧民看他们可怜给了半块冻窝头,俩人你推我让,都想把好吃的留给对方。 有回在镇口讨饭,地主家的狗扑过来,肖永银下意识把陈明义往身后拽,自己却被狗咬破了裤腿,血珠渗出来,混着泥结成硬块。夜里烤火时,陈明义要给他挑破伤口,他却按住手:“别费劲儿,等送到信,啥伤都好了。” 在破庙里歇脚时,陈明义开玩笑说:“这金饰能换好多吃的。”肖永银瞪了他一眼:“换得来去延安的路不?”其实俩人都明白,这封信比自己的命还重要,金饰被他们当做了公款,绝不能动。 有回敌人追得紧,马蹄声就在身后响。肖永银拽着陈明义,“咕咚”一声滚下山坡。满地的石头硌得浑身疼,可他俩第一反应都是摸向怀里,还好,油纸没破,信还在。 过腾格里沙漠时,太阳把沙子晒得滚烫。陈明义突然晃了晃,直挺挺倒下去。肖永银把他拖到沙堆后面,解开水壶,里面只剩最后一口水,他全喂给了陈明义。 夜里降温,陈明义烧得胡话连篇,肖永银解开衣襟,把那包金饰掏出来,贴在他滚烫的额头上。他轻声说:“挺住啊,到了延安,咱喝小米粥。” 到了甘肃镇原县的红军司令部,俩人见到刘伯承,紧绷的弦一下子松了,“咚”地就晕了过去。刘伯承看到他们怀里露出的油纸角,没多问,赶紧让人:“把他们用棉被裹上,别冻着。” 等他俩醒了,掏出信和金饰,金饰一块没少。刘伯承笑着说:“真正的兵,骨头碎了也会把要紧的东西攥紧。”还安慰他们:“只要人在,就不怕干不成事。” 1940 年百团大战时,肖永银在娘子关阵地指挥冲锋,腿上旧伤突然发作,他站在阵地前继续喊着冲锋,后来战士们说,副团长瘸着腿冲锋的样子,比啥动员都管用。 1952 年上甘岭坑道里,他把压缩饼干掰成小块分给新兵,自己嚼着冻成硬块的窝头还笑着说:“这比 1937 年讨来的热乎多了。” 陈明义在雀儿山的日子,比祁连山还苦。海拔五千多米的山顶,氧气只有平地的一半,他三次带队上去勘察,每次下来都咳血。有回工程师说:“这山修不通”,他把拐杖往地上一戳:“当年咱从祁连山爬出来时,谁都说活不成,现在不也站在这儿?” 1954 年康藏公路通车那天,藏族老乡捧着青稞酒敬他,他脖子上的冻伤又在疼,却笑得比谁都开心:“这路,比当年讨饭的路好走多了。” 授衔那天,肖永银跟陈明义说:“还记得那包金饰不?”陈明义点头:“早放进博物馆了,旁边还摆着咱当年穿的破衣服呢。” 两个将军的影子被太阳拉长,像极了当年那两个互相搀扶的“乞丐”。这一次,他们守护的地方,已经变成了安稳的家园。 信息来源: 人民网|战将“永银”——开国少将肖永银的戎马生涯 文|黑子 编辑|南风意史
1937年,两个虚弱不堪的红军来到了甘肃镇原县,张口就要见刘伯承,谁知刘伯承刚出
南风意史册
2025-08-04 16:13:25
0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