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强经济学家拉詹接受美媒采访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印度根本没有能力学会中

红尘漫步坊 2025-08-04 20:43:38

印度最强经济学家拉詹接受美媒采访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印度根本没有能力学会中国的发展模式,印度不应该和中国搞竞争,因为根本赢不了,印度应当彻底放弃在制造业上的幻想。 这些年印度上下都憋着股劲,政府喊着 “印度制造” 的口号到处招商,企业老板们砸钱盖厂房,总想着复制中国那套 “世界工厂” 的奇迹。可拉詹研究了半辈子全球经济,太清楚这里面的弯弯绕。 “全球经济格局早就定死了,” 他拿起桌上的产业报告,纸页边缘都被翻得起了毛边。中国用几十年时间,把制造业的地基夯得比谁都实。 你想想,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修了多少高速公路、铁路,建了多少港口、机场?这些东西看着不起眼,可对制造业来说太重要了。工厂要运原材料吧,要把产品运出去卖吧,没有顺畅的交通根本不行。就拿港口来说,中国的港口吞吐量全球前几名里占了好几个,货物进来出去又快又便宜。 印度呢?他们的基础设施差远了,很多地方的公路坑坑洼洼,铁路运力也跟不上,港口效率低得要命,有时候一艘船靠港卸货能耽误好几天,这一来一回成本就上去了,谁愿意把工厂放那儿? 再看劳动力,中国有几亿农民工,他们虽然不一定学历多高,但肯吃苦,学东西也快。工厂里的流水线操作,教几遍就会了,而且愿意加班,保证生产进度。印度人口是多,可很多人没受过多少教育,连基本的读写都成问题。你让他们去操作精密的机器,或者看懂生产图纸,太难了。就算是简单的组装工作,效率也比中国工人低不少。还有,印度的劳动力市场也乱,工会动不动就罢工,生产计划说停就停,老板们头疼得很。中国这边就不一样,工人队伍稳定,政府也能协调劳资关系,工厂能安安稳稳搞生产。 更重要的是产业链,中国的制造业产业链那叫一个全。你想生产个手机,从芯片、屏幕到电池、外壳,在一个工业区里就能找齐所有供应商,今天缺个零件,明天就能送过来,一点不耽误生产。这是几十年慢慢积累起来的,不是一天两天能建成的。 印度呢?产业链太薄弱了,很多零件都得从国外进口,尤其是从中国。有时候一个小零件断供了,整个生产线就得停摆。就拿纺织业来说,中国从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到印染、成衣,一条龙全有,印度虽然棉花不少,可纺纱织布的技术跟不上,印染环节更是差得远,最后还得把布料运到中国加工,你说这成本能低得了吗? 再看市场,中国自己就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市场,工厂生产的东西不愁卖不出去,先在国内把规模做起来,成本降下去,再卖到国外去,竞争力自然就强了。印度虽然人口也多,但很多人收入低,消费能力不行,国内市场撑不起来那么多工厂。想靠出口吧,中国早就把全球市场占得差不多了,从衣服、鞋子到家电、电子产品,中国货又便宜又好用,印度产品想挤进来太难了。 还有技术积累,中国制造业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厉害的,也是从低端加工慢慢学,慢慢研发,才有了现在的技术实力。很多核心技术虽然还在追赶,但至少有了自己的产业体系。印度制造业起步晚,技术底子薄,很多关键技术都得靠进口,自己研发能力又弱,生产出来的东西要么质量不行,要么成本太高,怎么跟中国比? 印度总觉得人多就能像中国一样搞制造业,可他们没明白,人口多不代表劳动力就强。中国当年搞制造业的时候,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让很多人至少能认字、会算数,这才有了合格的产业工人。印度的教育普及程度差远了,很多农村地区的孩子连学都上不起,哪来那么多能干活的工人? 拉詹说印度不应该和中国搞竞争,因为根本赢不了,这话太实在了。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是基础设施、劳动力、产业链、政策、市场等方方面面加起来的结果,印度想在短时间内赶上来,根本不可能。与其在制造业上瞎折腾,还不如想想自己的优势在哪,比如软件业,印度在这方面还有点底子,不如好好发展这些产业,别老是盯着中国的路不放,不然最后只能是白费力气。 印度那些老板们砸钱盖厂房,看着热闹,可真要运营起来就知道难了。原材料运不进来,产品运不出去,工人不好好干活,技术跟不上,市场打不开,最后只能是赔本赚吆喝。全球经济格局早就定下来了,中国在制造业的地位不是谁想抢就能抢走的,印度要是看不清这一点,还在制造业上抱幻想,最后只会越陷越深。 说到底,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发展模式不能随便抄。中国能成为 “世界工厂”,是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因素凑到一起的结果,印度想学也学不来。拉詹作为印度自己的经济学家,能说出这番话,说明他是真的看透了,也是为印度好。印度要是能听进去,早点放弃在制造业上跟中国较劲的想法,或许还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不然只会浪费时间和资源,最后啥也得不到。

0 阅读:0
红尘漫步坊

红尘漫步坊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