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张大千收了个16岁的女徒弟。结果女徒弟画技还没进步,肚子先大了,她找到张大千,对他说:“我怀了你的孩子,怎么办?”彼时张大千已经有3个妻子,但看着小徒弟徐雯波的模样,他还说出了那句话:“那我就娶你。” 张大千出生在四川内江一个有点艺术底子的家庭,1899年的事,那时候家里人多,他排行老九,从小跟着妈学点画画基础,后来哥哥张善孖带他入门,教他怎么抓笔,怎么临摹古人作品。他去上海拜师,找了曾熙和李瑞清,学得挺认真,20年代还跑日本转悠,看了些浮世绘啥的,记了不少心得。30年代他去敦煌,待了两年多,抄壁画,条件苦但他坚持下来,那段经历让他画风大变。 抗战时他搬到成都,买了宋代古画,花了五百两黄金,为这事卖了北京房产,就在金牛坝安了个小院,院里种松竹,厅堂挂满书画,平时接客聊艺术。他婚姻挺乱,早年娶了谢舜华,可惜早逝,然后是曾正蓉,她管家务,生了好几个孩子,黄凝素是二太太,也生了不少,杨宛君是三太太,原是京剧演员,帮他社交啥的。他这些妻子各管各的,他自己埋头画画和收藏古董。徐雯波呢,1927年生在成都,爸是官员,家境不错,她上女子中学,和张大千女儿张心瑞是同学,那时候张心瑞在家学画,徐雯波看在眼里,也想沾点光。她从小翻书试着画花草,挺有兴趣,但没系统学过。 张大千那时候在成都混得风生水起,收藏古画,办展览,生活挺滋润,但家庭事一堆,妻子们分担孩子教育,他外出多,信件来往问创作进展啥的。徐雯波通过张心瑞接触张家,慢慢卷进这个圈子。张大千一生游历广,画风从传统到创新,敦煌临摹让他名气更大,他还假冒古画卖钱,骗过不少人,但这也显示他技法高超。徐雯波家庭期望她好好读书,别早结婚,可她对画画上心,渐渐接近张大千这个大师。 徐雯波通过张心瑞引荐,1943年夏天去张家拜访,那时候她16岁左右,张大千正忙创作,她想学画,他就同意了,之后她常去听讲,学技法。张大千没正式收她为徒,但花时间教她泼墨啥的,她画技没大进步,但关系拉近了。抗战时成都常遭轰炸,他们躲防空洞,共处几天,互相靠着过日子,这让联系更紧。张大千求婚,她同意了,但年龄差大,家里反对,她姑姑特别不同意,张心瑞也接受不了闺蜜变继母。社会压力大,闲话多,张大千已有三妻,这事闹得沸沸扬扬。 1945年,徐雯波发现怀孕,画没练成,肚子先显了,她找张大千商量,他说娶她,就这么定了。婚礼1947年办,低调,张48岁,她18岁,突破了道德底线,但他们坚持下来。张心瑞不理她,亲戚冷眼,张大千顶着压力,家庭争执不断。徐雯波婚后支持他事业,照顾生活,他画了不少以她为题的作品,寄托感情。他们在艺术上互相影响,她也进步了点。战乱加剧,环境恶化,他们面对家庭和社会阻力,一起扛。 张大千继续创作,徐雯波打理家事,成为他灵感来源。这段关系从师徒变夫妻,中间纠葛多,年龄差和已有妻室让事复杂,但事实就这么发生了。张大千没美化,他就是那样,花心但画好,徐雯波年轻就卷入,人生轨迹变了。他们共同探索艺术,经历风雨,感情稳固下来。 婚后徐雯波全心帮张大千,她研墨拉纸,陪伴创作,他用她做模特,画肖像啥的。1949年他们离开大陆,只弄到三张机票,张大千带徐雯波和小女儿走,儿子张心健留大陆,由大太太照顾,这事后来成遗憾,儿子命运坎坷。先去香港,转印度,住一阵子,她适应新环境,帮他搭画室。 50年代到阿根廷门多萨,她买菜做饭,生活简单。后来巴西圣保罗八德园,她种花草,管园子,陪伴散步。张大千晚年眼疾重,她不离身,读信扶走路。一次她没陪画展,他画了《云山万重存心千里》,层层云雾寄思念,送给她当宝贝。 70年代去台湾摩耶精舍,她打理花园,接待客人。张大千1983年台北去世,遗产大部给徐雯波,包括那幅画,她守护作品,整理画册。徐雯波2006年逝世,一生随他漂泊,照顾到最后。
1945年,张大千收了个16岁的女徒弟。结果女徒弟画技还没进步,肚子先大了,她找
文山聊武器
2025-08-05 18:29:47
0
阅读: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