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2月5日,正在接待外宾的周总理收到了秘书带来的一则消息。当周总理听完

墟史往事 2025-08-06 09:58:18

1968年12月5日,正在接待外宾的周总理收到了秘书带来的一则消息。当周总理听完后,马上脸色大变,等到结束工作,他竟忍不住失声痛哭了起来......

郭永怀这个人,出生在1909年的山东荣成一个普通农民家,那时候日子苦,家里孩子多,他小时候就得帮着干活,但学习上特别用功,从小就知道多读书才能出头。 1929年他考上南开大学预科班,读了两年后转到物理专业,1933年又去北京大学物理系继续深造,1935年毕业后留校当助教,顺带攻读光学方向的研究生。 那个时代,年轻人想出国镀金不容易,郭永怀1939年参加中英庚款公费留学考试,在3000多名考生里脱颖而出,力学专业就招他一个。 1940年他先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拿了硕士学位,跟着辛格教授学可压缩流体力学。次年转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拜冯·卡门为师,专攻空气动力学,1945年凭一篇关于跨声速流动不连续解的论文拿到博士学位。 那时候二战刚结束,他留在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系当研究员,还参与超音速风洞设计和喷气推进实验室的项目,跟钱学森、钱伟长他们并称“三钱”,在力学圈子名气不小。 战后美国那边条件好,郭永怀本来可以舒舒服服待着,但他一直惦记着祖国。1956年,新中国需要人才的消息传过来,他二话不说决定回国。 美国当局使绊子,用各种理由拦着,他直接把手稿扔进火里烧了,甩手走人,登上轮船就回来了。回国后,他直接进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当副所长,投身国防科研。 那时候国家百废待兴,设备简陋,他就用纸笔算,带头研究空气动力学,推动风洞建设和导弹设计。 在两弹一星工程里,他负责核武器空气动力学和结构力学部分,经常去基地指导实验,攻克热核导弹大气层再入的难题,确保结构不散架。 他的贡献大到什么程度?他是唯一一个同时在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三个领域都出力气的元勋,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还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获奖的。 说起他的专业成就,早年在国外他就发明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后来叫PLK方法,国际上都认可,帮助人类突破音障,实现超音速飞行。 回国后,他不光搞研究,还重视人才培养,力学所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就是他推动的,带出一批年轻人接班。他还参与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担任化学物理系主任,教书育人一手抓。 1960年,钱学森推荐他当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从那开始秘密参加原子弹研制,领导爆炸力学、高压物态方程和武器环境实验,解决了一堆卡脖子的技术问题。 比如,原子弹爆炸试验的力学计算,他就带头算,确保数据准。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他功劳不小,后来核航弹、氢弹和导弹核武器试验,他都参与了。 导弹方面,他研究弹头再入大气层的空气动力学,避免高温烧毁。卫星上,他也出力气,1970年东方红一号上天,有他的前期工作基础。 1968年那年,郭永怀在青海核试验基地忙活热核武器关键技术验证,那组数据对突破氢弹导弹至关重要。他觉得不能耽搁,赶紧带回北京汇报。 12月4日晚,他和警卫员牟方东坐上从兰州飞北京的飞机,公文包里塞满绝密文件。飞机是安-24型,起飞时一切正常,但快到北京西郊机场时,出事了。 天气阴沉,下小雨,导航设备故障,飞机从400米高度失控坠落,撞上玉米地爆炸起火。机上13人几乎全遇难,只有一个幸存。 救援人员到现场,发现郭永怀和牟方东的遗体紧紧抱在一起,中间夹着完好的公文包,里面文件一点没损。那数据就是热核导弹的力学突破,直接推动了后来的试验成功。

0 阅读:38

猜你喜欢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