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都不会允许印度强大!美国整残印度是把印度强国梦扼杀在萌芽状态!美国已经非常后

青史微言 2025-08-07 00:07:12

中美都不会允许印度强大!美国整残印度是把印度强国梦扼杀在萌芽状态!美国已经非常后悔不早遏制中国,已致了失控。 二三十年前,那时候的美国,是怎么看中国的?一个巨大的市场,一个廉价的工厂,一个可以“和平演变”的对象。美国资本、技术、管理经验潮水般涌入,满心以为能把中国塑造成自己希望的样子。 结果呢?中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资源全消化了,长成了今天这个让美国睡不着觉的庞然大物。美国现在是捶胸顿足,肠子都悔青了,天天复盘:当年怎么就没早点动手?怎么就让它失控了? 这种“战略性后悔”,现在完完整整地投射到了印度身上。 在华盛顿的精英圈子里,有一个词儿叫“前车之鉴”。中国就是那个“前车”。所以你看美国对印度的操作,那叫一个精妙,完全是把对付中国的经验教训升级迭代后的2.0版本。 嘴上全是主义,心里全是算计。 一方面,美国确实需要印度。需要它在漫长的边境线上拖住中国的部分精力;需要它在印度洋上充当一个“民主”的航标,搅乱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布局;更需要它14亿人口的市场,来部分替代“脱钩”后的中国供应链。 但另一方面,美国对印度的防范,比当年对中国可严密多了。这叫“可控性扶持”,说白了就是给你根绳子,让你往前跑,但绳子的另一头,必须牢牢攥在我手里。 2023年,美国美光公司高高兴兴地宣布,要去印度古吉拉特邦建个半导体封装厂。印度媒体一片欢腾,高呼“印度制造”的春天来了!可扭头,当印度想从荷兰ASML公司引进制造高端芯片必不可少的光刻机时,美国第一个跳出来使眼色,这事儿到现在都黄着。 这是什么操作?这就是典型的“产业链可控转移”。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封装环节,可以给你,帮你解决点就业,让你尝到点甜头。但核心的、能让你“卡脖子”的技术和设备,门儿都没有!美国这是在用当年武装中国的经验,来反向“阉割”印度的科技树,绝不允许印度建立起独立自主、全链条的科技工业体系。这就是要把印度的强国梦,直接扼杀在萌芽状态。 贸易上更是如此。别看拜登政府和莫迪政府勾肩搭背,但前几年对印度钢铝产品加征的高额关税,可是一点没手软。时不时还拿印度的IT服务业、医药产业敲打一下,今天搞个反倾销,明天弄个知识产权调查。目的就一个:控制你的发展节奏,让你快跑,但不能让你冲刺,更不能让你弯道超车。 美国已经错过了一个遏制中国的窗口期,它绝不会在印度身上犯第二次同样的错误。 说完了美国,咱们再聊聊中国。中印之间,那点事儿就摆在明面上。几千公里的边境线,历史遗留问题到现在还没解决。2020年加勒万河谷的冲突,大家还记忆犹新。那不是简单的摩擦,那是两个崛起中大国意志的直接碰撞。一个军事上不断现代化的印度,对我们的西部边防,就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印度一直有个“大国梦”,这个梦的核心,就是在南亚次大陆建立绝对的主导权,进而辐射印度洋。它对尼泊尔、不丹的控制,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的渗透,都体现了这种野心。而这些地方,恰好又是我们“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 所以,我们的战略目标很清晰:我们可以和印度做生意,而且生意可以做很大,但绝不能让它在南亚为所欲为,更不能让它成为美国印太战略里那把最锋利的尖刀。 中美之间,可能没有一通电话,没有一份秘密文件,说“咱们联手摁住印度吧”。但双方的战略考量,一个从全球霸权稳定出发,一个从周边地缘安全出发,最后却殊途同归,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共同给印度的崛起设定了一个清晰可见的“天花板”。 当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印度之所以容易被“摁住”,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它自己一身的毛病。 印度精英们天天在国际上高喊“我们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我们有14亿人的人口红利”,口号喊得震天响。但真去印度走一圈,看到的景象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 它的基础设施,连我们二十年前的水平都达不到。这种巨大的内部撕裂,让所谓的“人口红利”很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民生产力。 再看它的制造业。莫迪搞了多年的“印度制造”,成果怎么样?苹果是把一部分生产线转过去了,但那也只是“组装在印度”。它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产业链丛林”,只是在全球产业链的末端,当了一个“组装车间”。一旦上游断供,立刻就得停摆。这种“买办式”的强大,根基是极其不稳的。 更要命的是,它整个国家的社会共识是撕裂的。宗教矛盾、种姓制度残余、地方邦的离心力,这些内部的消耗,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一个连内部整合都问题重重的国家,怎么可能真正集中力量,去冲击全球格局的顶峰呢? 所以,印度看起来很热闹,G20也办了,月船也上天了,股市也屡创新高。但这些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一个被中美两大玩家精准“控场”的现实,和一个被自身内部顽疾深深拖累的困局。

0 阅读:0
青史微言

青史微言

以微小视角解读宏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