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媒体都看不下去了,公开喊话:中国拒绝放弃购买俄罗斯石油,这样一来,中美刚刚达成的峰会共识怕是要黄! 1974年的春天,美国给日本提了个要求,让它停购中东石油,日本点头应了。 但转头就和伊朗签了协议,每年买1500万吨原油。换来了油田开发权,还帮着建了阿巴丹炼油厂。 国家间的买卖,从来都透着实在。 今年7月,印度也干了件有意思的事。买了580万吨俄罗斯石油,全用阿联酋迪拉姆结账。 先把卢比换成迪拉姆,打给俄罗斯迪拜账户,俄罗斯再用这钱买印度的原料药和大米。 美元压根没掺和,美国的制裁清单成了摆设。 这操作,和当年日本的路数有点像。 再看欧洲这边,更热闹。 20世纪80年代,美国让沙特少给苏联卖油。 沙特嘴上答应,暗地里通过第三方多送了不少。 既不得罪美国,又没少赚钱,算盘打得精。 现在的欧盟,也没跳出这个圈。 明着对俄罗斯石油下了禁令,喊着政治正确。 暗地里却靠土耳其、保加利亚这些中间商进货。 今年上半年,这类转口贸易量涨了47%。 法国道达尔能源公司更直接。 二季度从俄罗斯弄了35万吨乌拉尔原油。 6月从新罗西斯克港出发,先到土耳其伊兹密特港。 混了点阿塞拜疆原油,换个“南高加索轻质原油”的标签。 就这么进了法国勒阿弗尔港,每桶66美元。 比当时布伦特原油均价低12美元,捡了大便宜。 可法国国际广播电台7月31日却跳出来喊话。 说中国不放弃买俄罗斯石油,中美峰会共识要黄。 这话说出来,不少人觉得有点怪。 自家企业忙着囤便宜油,媒体倒替别人操心。 中国这边,该买的油一点没耽误。 海关总署8月1日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俄油占进口总量19.3%。 比沙特的21.7%低两个百分点,不算最多。 这里面七成是2023年签的长期协议,价格、量都定死了。 中哈原油管道来的1800万吨,每桶比布伦特低5美元,协议到2028年。 剩下三成是“补充采购”,专门填中东的窟窿。 6月沙特临时减产,俄罗斯通过远东管道多送120万吨,刚好补上。 俄罗斯对中国输油也在加量,7月单月就送了420万吨。 远东管道输油量悄悄涨了15%,其中200万吨按长协价。 剩下220万吨走浮动价,布伦特均价打9.2折。 结算时三成用人民币,七成用欧元。 俄罗斯央行当天就把欧元换成黄金,存进莫斯科金库。 这操作,是真为自己的外汇安全打算。 俄罗斯也有难处,外汇储备里美元欧元共3870亿。 人民币只有890亿,不够用。 欠欧洲的320亿外债里,280亿得用欧元还。 买德国精密机床、法国航空发动机,也得用欧元。 去年12月,就因欧元不够,暂停了15亿欧元债券付息。 所以,它对欧系货币还真不敢松劲。 美国这边,忙着给别人下指令。 6月特朗普对欧盟说,不把俄油进口压到零,就取消汽车关税豁免。 欧盟没辙,7月从美国买的液化天然气涨了23%。 到岸价每立方米12.5美元,比从俄罗斯买贵近一倍。 法国电力公司为补缺口,花18亿欧元租了三艘LNG船,一租20年。 这成本,比关税威胁实在多了。 美国还想让中国多买它的油,少买俄罗斯的。 可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油才1500万吨,占比不到4%。 从俄罗斯却买了8000万吨,占19%,还一年比一年多。 2021年6900万吨,2022年7300万吨,2023年7800万吨,稳步上升。 为啥?俄罗斯油供应稳,价格比国际均价低5%-8%。 美国油运过来得40多天,每吨成本高30多美元,政策还老变。 2023年限制页岩油开采,2024年又放宽,企业哪敢签长约? 中国能源局早说了,进口要多元化,不能被单一国家卡脖子。 法国自己也尝到了对华贸易的分量。 6月从法国进口的白兰地降了40%,波尔多红酒降了27%。 这些每年能给法国赚近30亿欧元,是出口主力。 7月法国农业部长急着访华,清单里葡萄酒出口协议占了三页。 提都没提石油制裁的事,利益面前,口号得往后靠。 现在中俄合作还在加码。 北极LNG-2项目里,中国石化出技术建液化厂,俄罗斯出气。 每年300万吨LNG,200万吨按人民币结算,直接运到上海港。 8月5日,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开了视频会。 敲定远东管道输油能力从每年3000万吨扩到4000万吨,2026年动工。 说到底,各国都在算自己的账。 中国按需求买油,俄罗斯按缺口卖油,美国按霸权施压。 法国媒体再急,也改变不了各国务实合作的大方向。 国际社会的事,终究得靠尊重和务实说话。 靠施压、靠喊话,成不了事。
特朗普确认,因中俄存在石油贸易,将对华征收额外关税。俄媒:当地时间8月6日,美
【97评论】【7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