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上海知青李明为了返城,狠心和农村妻子提出离婚,他走那天妻子跪地哀求:

历史少年派 2025-08-08 08:40:03

1978年,上海知青李明为了返城,狠心和农村妻子提出离婚,他走那天妻子跪地哀求:“带上我和女儿吧!”可李明却说:“咱们到头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上海青年李明跟着上山下乡的浪潮来到皖北农村,刚满十九岁的小伙子戴着眼镜,背着帆布包,在公社大院门口登记时,钢笔尖在表格上洇开一团墨渍。

谁都没想到,这个文弱书生会在十年后掀起一场家庭风暴。

生产队给知青们安排的住处是牛棚改建的土坯房,房梁上总飘着稻草灰,李明分到东头第二间,墙角堆着前主人留下的镰刀和草绳。

开头几个月,他总在半夜被跳蚤咬醒,挠着红肿的胳膊想家,直到村支书的闺女雪梅送来艾草熏香,情况才好转。

雪梅比李明小两岁,扎着两条油亮的大辫子,说话带着皖北特有的尾音,她教知青们辨认麦苗和杂草,手把手教李明扶犁耕地。

农闲时带着他们去河滩挖荠菜,总把最嫩的菜心悄悄放进李明饭盒,村支书看在眼里,有天收工后把李明叫到打谷场,烟袋锅敲着石碾子说:"城里娃待不住,别耽误我闺女。"

可年轻人的心哪管得住,1972年中秋节,知青点发了两斤月饼,李明揣着油纸包翻过两道山梁,在晒谷场草垛后面找到等他的雪梅。

月光把草垛照得银晃晃的,两个年轻人对着咬同一块月饼,碎渣落在蓝布工装前襟上,第二年开春,雪梅挺着五个月的肚子站在公社革委会门口,红着脸要开结婚证明。

婚后的日子像村口的老磨盘,转着转着就碾碎了时光,女儿小娟出生时正赶上暴雨,接生婆踩着泥泞赶到时,李明蹲在灶台前烧热水,柴火烟熏得他直流眼泪。

雪梅爹送来半袋小米,在房檐下抽完三袋旱烟,临走时说:"好好待她。"

在1978年冬天,知青返城的消息像野火燎遍山沟,邮递员的自行车铃铛在村口一响,知青们就蜂拥围上去。

李明收到家书那天下着冻雨,信纸被雨水洇湿半边,母亲的字迹像蚂蚁搬家:"政策松动,速办离婚,家里托人在纺织厂留了岗位。"

雪梅正在灶台烙玉米饼,铁锅里的油星子噼啪响,她看着丈夫把信纸折了又折,手指关节泛白,突然说:"你带小娟走吧。"

李明手里的火钳"当啷"掉在灶灰里,溅起几点火星,那天夜里,女儿在隔壁哭醒三次,夫妻俩谁也没动。

返城手续办得比想象中快,公社文书叼着烟卷盖章时,窗外的泡桐树正往下掉枯叶,雪梅抱着女儿追到村口石桥,胶鞋底沾满黄泥。

李明提着人造革行李箱,箱角铁皮在石板上刮出刺耳声响,小娟伸手要爸爸抱,雪梅突然跪在石板路上,怀里的孩子吓得哇哇大哭。

上海纺织厂给了李明仓库管理员的岗位,每天对着成捆的棉纱编号,母亲张罗着相亲,女方是副厂长的侄女,烫着时兴的波浪卷。

新婚夜在南京路老式洋房,红木床柱上雕着西洋花纹,新娘抱怨卫生间没有抽水马桶,李明站在露台上,闻着黄浦江的腥风,想起皖北灶膛里烤山芋的焦香。

改革开放的东风吹起来时,李明辞了铁饭碗,他在七浦路租了门面,从广州倒腾牛仔裤。生意像滚雪球越做越大,九十年代初在闵行买了厂房。

第二任妻子要送儿子读私立学校,他签支票时总想起小娟用树枝在泥地上学写字的模样。

2005年清明,李明开着黑色轿车回到皖北,村口石桥变成了水泥桥,老支书前年走了,雪梅还住在翻新的砖瓦房里。

小娟在广州打工,听说父亲来了,电话里说:"妈腰疼病犯了,上个月住院的钱是表舅垫的。"李明留下的存折原封不动退回,汇款单上的字被眼泪泡模糊了。

如今的李明常坐在别墅阳台上发呆,花园里种着从皖北移来的枣树,儿子在美国念金融,视频时总说纽约地铁太旧。

去年体检查出的肝癌,医生说和长期郁结有关,保姆收拾房间时见过他摩挲旧照片,照片里穿的确良衬衫的年轻人,正在草垛旁给姑娘戴野花编的手环。

0 阅读:869

评论列表

轻裘跃马

轻裘跃马

3
2025-08-08 09:36

亏心事做多了。我爸就留在了插队的省份,我没成为孽债

猜你喜欢

历史少年派

历史少年派

带你看遍中国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