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因张灵甫战败负重要责任的李天霞,在临沂师部被逮捕,并押送至南京候审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8-08 17:17:13

1947 年,因张灵甫战败负重要责任的李天霞,在临沂师部被逮捕,并押送至南京候审,李天霞的长官极力为他开脱,最后李只被处以 “撤职查办” 的处罚,没过多久就被释放,一年之后就被升任军长。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李天霞出身于江苏宝山的一个殷实家庭,自幼聪慧好学,尤其擅长历史和数学,青年时代,他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因表现出色留校任教,成为少数能站上讲台的学员之一,他的军旅生涯起步于北伐,抗日战争中更是多次参与重要战役,先后在淞沪、南京、武汉等地作战,表现不俗,战后一路升迁,曾任师长、军长,在部队中有一定声望。   与他同时期的王耀武,是他在军校时期结识的好友,王耀武作战勇猛,性格果断,在国民党军队中晋升极快,每当职位升迁,王耀武总是设法提携李天霞,两人关系密切,外界也常以“兄弟情深”形容二人间的默契,正是凭借这层关系,李天霞在国民党军中站稳了脚跟,逐渐从战场一线走向高层指挥岗位。   抗战结束后,职务的重新安排成为他们友情的分水岭,王耀武在军中地位日益上升,而此时另一个人物——张灵甫,也在迅速崛起,张灵甫出身黄埔四期,作战勇猛,屡立战功,逐渐成为国民党王牌部队中的佼佼者,尽管他和李天霞早年曾在战场上并肩奋战,一起参与了多场恶战,甚至在战斗中互相救过性命,但随着职务的调整,矛盾也悄然滋生。   在一次关键的军职安排中,王耀武选择推荐张灵甫担任七十四军军长,而不是多年搭档李天霞,这一决定让后者极为不满,虽然表面上仍是副军长,实际上已被边缘化,李天霞对此既愤怒又无力,逐渐开始在军中消极应对,生活作风也发生偏移,不再如从前那般严谨克己。   调任贵州后,他主掌整编第一百军,这支部队后来因纪律松弛、训练不力而被讥为“跳舞部队”,尽管在数场战役中仍有战绩,但他的威信早已大不如前,彼时的国共内战已进入关键阶段,国民党亟需整合精锐部队对抗解放军,李天霞这样的将领,依旧被安排在重要位置,或许更多是出于关系网的考量,而非战斗力本身。   1947年春夏之交,山东战事吃紧,整编七十四师作为国民党王牌部队,被派往孟良崮一带作战,由张灵甫亲自指挥,而李天霞所部整编八十三师,则驻扎在附近,负责侧翼支援,面对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张灵甫部队陷入重围,屡次发电报请求支援,李天霞接到命令后,却反应迟缓,仅象征性地派出一个连队,并未真正动用主力。   此时的他,似乎并未将战局的严峻程度放在心上,直到最高统帅部下达强硬命令,他才勉强调动部队向前推进,但仍采取保守态度,未做有效接应,最终,张灵甫与其部队在孟良崮全军覆没,国民党在山东战场的局势由此急转直下。   这一战的失败震动南京,李天霞成为众矢之的,他被以严重失职罪名逮捕,押解南京,虽然军事法庭对他进行了审理,但由于其在抗战中的战绩,以及军中多位高层将领的求情,最终仅被判撤职查办,并未受到更重处罚,数月后,他又重新出现在军职名单中,表面风平浪静,实则军心已乱。   1949年,国民政府岌岌可危,李天霞被任命为第七十三军军长,负责防守皖南一带,随着解放军南渡长江,他率部南撤,退守福建平潭岛,解放军尚未全面展开进攻,他便提前谎报战况,称敌军主力已登陆,请求撤退,获准后,他迅速带部下弃岛而逃,抵达台湾后被解除职务,部队也被整编处理。   此番作为,再次引来高层震怒,他被军事法庭以临阵退却罪判刑,原本可能面临死刑,但因旧部及政要再度求情,最终改判十二年,实则服刑不满两年便被保释出狱,随后被安排闲职,成为澎湖防卫司令部副司令,名义上仍有军衔,实则已无实权。   出狱后的李天霞生活日益潦倒,他沉迷赌博,挥霍无度,甚至伪造文件诈骗财产,最终因诈骗罪再度入狱,服刑一年多后释放,此时他的家庭也因多年动荡而破裂,妻子与他分道扬镳,晚年的他,居住在台北一处简陋小屋,靠微薄补助度日,身边再无昔日战友,只有一名老勤务兵偶尔探望。   1967年冬季,李天霞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岁,他的离世并未引起太多关注,曾经的战功早已被时代遗忘,那张他年轻时与王耀武、张灵甫并肩而立的合影,成了唯一的纪念,他一生曾握兵权、掌生死,却最终落得孤身一人,令人唏嘘。   信息来源:黄埔军校第三期李天霞——抗日战争纪念网    

0 阅读:0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