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梅(1892—1934)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重要领袖,以“东北民众自卫军”创建者身份被铭记,其事迹彰显了民族气节与军事才能。[祈祷][祈祷][祈祷] 1892年10月29日(一说1893年2月15日)生于辽宁本溪磨石峪村,满族镶红旗后裔。幼读私塾,后入高等学堂,奠定文化基础。 1917年考入本溪县警察训练所,历任巡警、班长,1921年调任凤城县警察大队长,1928年升公安局长。 1928年单枪闯入日军包围的县公署,怒斥日本军官解救县长,民众誉其“替中国人长志气”。 1929年查封越界开采的日资青城子铅矿,打击殖民经济侵略。 因不满官场腐败,1930年愤然辞职,辗转沈阳、锦州谋职。 九一八事变后,目睹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痛斥:“政府无能当政,军队有土不守,实为民族奇耻!”1931年10月,潜回凤城联络旧部,于小汤沟顾家堡子成立东北民众自卫军,被推为司令,提出“武装抗日,保卫家乡”口号。 首战凤城(1931.12):兵分四路切断通讯、阻击援军、分割包围日伪据点。 毙伤日伪军50余人,缴枪300余支、机枪3挺、迫击炮2门,解救50余名爱国人士,捣毁县衙与日本特务机关。 打响东北民间武装抗日第一枪,部队由1500人扩编至9个团。 1932年3月受任“东北民众义勇军第28路军司令”,联合唐聚五部(第13路军),兵力达1.5万余人,满族子弟占半数以上。 建立辽东三角抗区(安东、凤城、岫岩、庄河),设战地医院、被服厂、制币厂(发行“老邓票”),并成立军官学校。 后接受中共党员邹大鹏建议,设政治部强化抗日教育;联合苗可秀等青年领袖,整合民间武装。 1932年末起,日军调集万人兵力四次“围剿”,采取“保甲连坐法”隔离军民。自卫军化整为零游击作战,至1934年仅余千人。 1933年三角抗区8728名军民遭屠杀。 1934年5月,邓铁梅因痢疾病重,隐蔽于凤城小蔡沟张家堡子养病,被原下属沈廷辅带日伪便衣队捕获。狱中拒绝高官诱降,绝食明志。 题诗日军官折扇:“五尺身躯何足惜,四省失地几时收!”。 1934年9月28日于沈阳伪陆军监狱被秘密杀害,时年42岁。就义前从容面对镜头,神色坦然。 1935年《八一宣言》称其为“为救国而捐躯的民族英雄”,1988年追认为革命烈士,2014年入选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辽宁本溪故居、岫岩抗战遗址设纪念设施;凤城夜袭战浮雕铭刻其首战功绩。 牺牲后,苗可秀组建“少年铁血军”继承其志,持续抗敌。 邓铁梅从“单枪退日兵”的警界硬汉,到万民追随的抗日司令,其“冷饭队”的严明与“老邓票”的创举,重塑了乱世中的军民信任。他牺牲前写下的“四省失地几时收”,不仅是遗言,更成东北沦陷区不屈的呐喊——“躯壳可碎,脊梁难折”。如今,辽东山水间仍回响着他的誓言:国土未复,血战不休!
邓铁梅(1892—1934)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重要领袖,以“东北民众自卫军”创建者
史迹奇闻号
2025-08-09 10:40: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