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长荣(1907—1934)东北抗日联军早期重要领导人,中共东满特委书记,以书生

史迹奇闻号 2025-08-09 10:43:33

童长荣(1907—1934)东北抗日联军早期重要领导人,中共东满特委书记,以书生之躯铸就铁血战魂。[祈祷][祈祷][祈祷] 1907年生于安徽枞阳贫寒农家,幼年丧父,靠母亲纺织维生。1921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受教师恽代英、学生领袖王步文影响投身革命。 1925年留学日本,考入东京帝国大学预科,秘密组建中共东京特别支部,领导留日学生抗议“济南惨案”,遭日方驱逐。 1928年任中共沪中区委书记,组织工人罢工,曾因散发《反对日本侵占山东》传单被捕,狱中受酷刑不屈。 1930年调任河南省委书记,在白色恐怖中恢复被破坏的党组织,因叛徒出卖险遭捕,跳窗脱身时摔断肋骨仍坚持转移。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急调其任东满特委书记(1931年11月)。化名“张树华”潜入延边,整合中朝抗日力量。 创建延吉、汪清、珲春、和龙四县游击区,推行“党管武装、分田抗捐”政策:没收汉奸土地分给贫农,1933年仅汪清县分配土地1800余垧;朝鲜族占东满党员70%,提拔李光林(朝鲜族)任游击队长,创立汉语朝语双语宣传队。 1932年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东满游击队,1933年整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兵力从300人增至2000余人。 在汪清大甸子埋设自制火药罐阻敌,炸毁日军军车。 于长白山深处建秘密医院、兵工厂(如汪清金仓洞兵工厂月产子弹千发)。 1934年3月,肺病恶化咳血不止,仍率部在汪清十里坪反“讨伐”。日军调集3000兵力围剿,部队断粮七日,以树皮草根充饥。 1934年3月21日,转移途中于十里坪庙沟被日军包围。为掩护伤员,命主力突围,自率8人断后。 激战中腹部中弹,朝鲜族战士崔今淑冒死背其撤退,两人双双殉国。童长荣遗言:“把枪带走…别管我!革命总有流血,你们快走!” 遗体被日军割首示众,头颅悬于延吉城楼三日。 1946年,延边政府将其殉难地改名“长荣乡”(今汪清县复兴镇)。 2014年入选民政部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称其“东满抗联拓荒者”。 朝鲜政府追授崔今淑“共和国英雄”,中朝合建童长荣-崔今淑烈士陵园(汪清县)。 其母获抗日家属优待,1951年毛泽东主席亲批抚恤粮。 安徽枞阳“童长荣纪念馆”藏其狱中血衣残片;吉林汪清遗址群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朝鲜族民歌《赤旗歌》传唱其事迹:“长白林海卷怒涛,书生扛起枪和刀!” 童长荣以文弱之躯扛起东满抗日大旗,其“分田聚民心、碧血沃边疆”的实践,为东北抗联奠定生存根基。就义前毁枪拒俘的决绝,与杨靖宇、赵尚志共铸抗联精神丰碑。今长白林海间,他的誓言仍在回响:“书生骨硬胜钢刀,血染赤旗永不倒!” #记录我的2025# #不忘先辈致敬先烈#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史迹奇闻号

史迹奇闻号

启航出发,探寻历史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