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笑谈[超话]【文学院学子暑假社会实践】
——论语德育润童心,经典传承谱新篇
2025年7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儒韵童行”社会实践队走进曲阜市王庄镇中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论语》德育实践活动。实践队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充分发挥曲阜地域文化优势,联动中国教师博物馆资源,通过编印德育手册、拍摄微话剧、演绎儒家礼仪等形式,将《论语》中的经典智慧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德育内容,为小学高段学生带来一场浸润式的传统文化体验。
活动伊始,实践队深入调研小学高段德育需求,结合《论语》中的“仁爱”“修身”“礼仪”等主题,精心筛选出20条适合学生理解的经典章句,编印成《论语德育手册》。手册不仅包含原文和注释,还配有注音和现代解读,有效降低了学生的古文阅读障碍。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表示:“以前觉得《论语》很难懂,但这本手册里的解释很贴近我们的生活,读起来很有意思。”
为了让经典“活”起来,实践队创新采用微话剧的形式,将《论语》中的抽象道理转化为生动的故事情节。队员们编写了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等为主题的剧本,并利用中国教师博物馆的杏坛讲学场景进行实景拍摄。古色古香的布景、鲜活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们在观看时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孔子的教诲。微话剧播放后,学生们还分组进行了情景再现表演,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经典的理解。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兴奋地说:“演完‘友直,友谅,友多闻’的故事后,我更加明白怎样和同学相处了。”
此外,实践队还特别注重儒家礼仪的传承,拍摄了儒家迎宾礼教学视频。队员们身着传统服饰,从站位、行礼到宾主互动,一丝不苟地还原了古代礼仪的规范。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后,学生们纷纷模仿学习,校园里掀起了一股“学礼”热潮。许多家长反馈,孩子回家后主动向家人演示迎宾礼,甚至将《论语》中的名句作为家庭相处的准则。
活动尾声,实践队通过“德育之星”评选、家长教师联合打分等形式,对学生的参与表现和日常行为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价。一位家长在反馈表中写道:“孩子以前不太懂得体谅别人,现在会主动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变化让我们很惊喜。”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实践队还准备了《论语》主题盲盒作为奖励,深受学生喜爱。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探索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融合的有效路径,也为小学高段德育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调查显示,90%的学生更倾向于通过互动式活动学习经典,95%的学生希望将《论语》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未来,“儒韵童行”实践队将继续深化实践成果,推动《论语》德育模式在更多学校落地生根,让经典文化的清泉滋养更多童心,为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情怀的新时代少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