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慈禧看上了年轻的侍卫那尔苏,一天晚上忍不住在寝室召见。不曾想,这个举动害苦了那尔苏。 那尔苏可不是一般的小侍卫,他出身名门,爷爷僧格林沁在晚清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想当年,僧格林沁立下赫赫战功,深受朝廷倚重。那尔苏的父亲伯彦纳谟诂,同样位高权重,在朝中有着 “伯半朝” 的称号。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那尔苏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模样长得十分英俊,可谓是一表人才。 20岁的时候,那尔苏因为自身的优秀,深得光绪皇帝赏识,成为了执豹尾枪一等侍卫,专门负责保卫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安全。 慈禧在咸丰皇帝去世后,年纪轻轻就开始守寡,在这深宫里一待就是多年。虽说她手握大权,尽享荣华富贵,但内心的寂寞却难以排遣。 1888年的一天,慈禧像往常一样,在御花园中散步。那尔苏正好当值,巡逻到了御花园。他身姿挺拔,步伐矫健,身上散发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 慈禧不经意间一抬头,目光正好落在那尔苏身上。这一看,可不得了,慈禧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只见那尔苏眉清目秀,五官端正,英气逼人。 慈禧在这深宫中,平日里见到的大多是太监宫女,要么就是一些年老的大臣,像那尔苏这样年轻俊朗的男子,实在是难得一见。 慈禧盯着那尔苏,眼神都有些发直了,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去,亲切地拉着那尔苏的手嘘寒问暖。 那尔苏被慈禧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不轻,心里 “砰砰” 直跳,大气都不敢出,只能低着头,恭恭敬敬地回答着慈禧的问题。 慈禧问姓名、家世,那尔苏一一作答。当慈禧得知那尔苏竟是僧格林沁的孙子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满意的微笑。 在慈禧看来,那尔苏不仅长得帅气,而且家世显赫,倒也配得上自己的身份。 慈禧身边的李莲英,那可是个精明无比的人,他见慈禧对那尔苏如此上心,心里便明白了八九分。 当天晚上,李莲英就秘密将那尔苏召入了慈禧的寝室。 那尔苏接到传唤时,也明白这一去可能意味着什么。但他只是个小小的侍卫,在这深宫里,面对至高无上的太后,他根本没有拒绝的权力。 当晚,慈禧便留下那尔苏在宫中侍奉。那尔苏虽然满心不情愿,但也只能顺从。从那以后,那尔苏便成了慈禧的 “心头好”。慈禧对他宠爱有加,为了能经常见到他,没过多久,就将他擢升为内大臣。 然而,那尔苏早已娶妻,他的妻子乃是瑞亲王奕志之女,同样出身名门。那尔苏夹在慈禧和妻子之间,心中十分痛苦。但他又不敢表现出丝毫的不满,只能默默承受着这一切。 而慈禧这边,自从有了那尔苏,整个人似乎都年轻了好几岁,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她经常以各种理由召见那尔苏,两人在宫中时常幽会。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时间一长,宫里就开始传出一些风言风语。宫女太监们私下里纷纷议论,说那尔苏和慈禧太后之间关系不一般。这些传言起初只是在小范围内流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晓。 那尔苏升任内大臣后,公务反而更加繁忙,与慈禧见面的机会变少了,慈禧便借听取奏报之名,每日召他入宫议事。身边侍从都心领神会,待那尔苏一到便退出殿外,紧闭宫门在外值守,谢绝一切访客。这样的举动,无疑更加深了人们的怀疑。 那尔苏的父亲伯彦纳谟诂,自然也听到了这些传言,决定找那尔苏好好谈一谈。 那尔苏面对父亲的质问,如实说出了实情。伯彦纳谟诂听后,犹如五雷轰顶,气得浑身发抖。他深知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如果一旦泄露出去,不仅那尔苏要掉脑袋,他们整个家族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为了挽救家族,伯彦纳谟先是私下进宫,求见慈禧太后,希望她能放过那尔苏,让他回归正常的生活。但此时的慈禧,早已深陷与那尔苏的感情之中,无法自拔,根本听不进伯彦纳谟诂的话。她不仅拒绝了伯彦纳谟诂的请求,还警告他不要多管闲事。 伯彦纳谟诂见私下求情无果,心中十分焦急。他知道,如果再不想办法,整个家族都将大祸临头。思来想去,他在朝堂之上,当着众多大臣的面,向慈禧太后请求带那尔苏回家祭祖。 慈禧太后虽然心中不悦,但也不好当众驳回伯彦纳谟诂的请求,只能是同意。 在祭祖的那一天,那尔苏来到了祖先的墓前,他跪在地上,心中既有不舍,又有无奈。他知道,自己必须结束这一切。 最后,那尔苏从怀中掏出了一块金子,缓缓放入口中,选择吞金自杀。 那尔苏死后,伯彦纳谟诂立刻通报朝廷,说那尔苏感染风寒,不治身亡。慈禧太后得知那尔苏的死讯后,心中悲痛万分。她怎么也没想到,那尔苏竟然会选择自杀。 慈禧伤心之下,派人去调查那尔苏的死因,并没有发现任何破绽。在那尔苏身上,没发现刀伤,也没发现中毒迹象。 为了纪念那尔苏,慈禧追赐那尔苏亲王爵位。但那尔苏什么功都没有,却在死后追封为亲王,这太不正常了。朝中大臣们虽然心中疑惑,但也不敢多问。 只能说那尔苏时运不济,遇见了一段不被世人接受的恋情,所以,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慈禧为啥一定要在死之前也毒死光绪?很简单,慈禧此举也是曲线救国,这是慈禧死前做的
【193评论】【19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