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陈毅追悼词,周总理改“功大于过”,毛主席批示:去掉这句话 陈毅从小在四川

古凌国际 2025-08-14 15:54:56

72年陈毅追悼词,周总理改“功大于过”,毛主席批示:去掉这句话 陈毅从小在四川乐至长大,1901年出生,家里不算富裕,但他聪明好学,早早就接触新思想。 1919年,他去法国勤工俭学,积极参加爱国活动,结果因为宣传进步观点,1921年被法国当局抓起来遣返回国。 回国后,他在北京和上海到处找事做,教书、写文章,都没啥起色,这些经历让他越来越觉得,国家乱套了,得靠集体力量来改变。 1923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开始,就正式走上革命路子。1927年南昌起义,他是积极分子,带着部队冲锋陷阵。 1928年,井冈山会师,他跟毛泽东他们会合,从湘南起义到开辟中央苏区,他都出力不少。抗日时期,黄桥战役他指挥得稳稳的,解放战争里,孟良崮、淮海、上海战役,他的作用大得很。 1949年上海解放,他当市长,定纪律让部队不扰民,毛泽东夸了好几声“很好”。 1955年授元帅衔,1958年当副总理兼外长,推动中美建交。晚年他身体不行,1972年1月6日因癌症去世,71岁。 1972年1月6日,陈毅去世,治丧委员会写悼词,初稿有“有功有过”。 周总理审阅时,觉得不合适,就改成“功大于过”,还加了句“努力为人民服务,有功亦有过,但功大于过”,特别提皖南事变前后陈毅执行政策的事。 周总理附信说,陈毅影响大,这评价对党内有需要。1月8日,送毛主席那,毛主席看后,把功过部分全划掉,批“基本可用”,还说“功过的评论,不宜在追悼会上进行”。 他建议改成“为人民服务”,强调陈毅是好同志。委员会收到批示,就调整悼词,删了具体评价。这反映了当时对逝者评价的谨慎态度,避免在哀悼时纠结细节。 追悼会是1月10日在八宝山举行,本来计划是军队元老一级规格,毛主席他们不参加。但会前一小时,毛主席突然决定去,穿睡袍外加大衣就来了。 周总理赶紧通知在京政治局委员出席,提升了规格。叶剑英主持,周总理致悼词。毛主席见到家属,说陈毅是好同志,为革命立了大功。 会后,毛主席心情沉重,身体也受影响。陈毅骨灰安放八宝山,墓碑简单。他的贡献,从军到外交,都被肯定。后续,报纸登悼词,社会缅怀他,激励后人。   毛主席出席后,追悼会成了他生前最后一次参加的类似活动。此后,他想去其他葬礼,但身体不行。陈毅的事,体现了党内团结。家属收拾遗物,他的诗书,成了后人回忆材料。 历史书上,这事件被视为对陈毅公正评价的转折。陈毅一生,从留学到元帅,再到外交,他的道路激励很多人。

0 阅读:102

猜你喜欢

古凌国际

古凌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