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大批进步青年的“领路人”曾被评价为“一支笔胜十万军”,他为革命事业献出自己

棉花糖小仙女 2025-08-17 17:55:15

他是一大批进步青年的“领路人”曾被评价为“一支笔胜十万军”,他为革命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被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复为革命烈士,牺牲六十年后,他的党员身份终于为世人所知。他就是无产阶级新闻战士——邵飘萍 民国十五年四月的北京城,一声枪响划破黎明。40岁的邵飘萍倒在天桥刑场,鲜血染红了他手中那支永不屈服的笔。奉系军阀张作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被他以“宣传赤化”罪名处死的报人,竟是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邵飘萍的《京报》在北洋时期堪称奇迹,这份只有四个版面的小报,敢在头版刊登“段祺瑞卖国求荣”的大字标题,敢揭露直皖战争的内幕交易。更绝的是,他把枯燥的政治新闻写得跟小说一样精彩,连拉黄包车的师傅都爱看。 青年毛泽东就是《京报》的忠实读者,1918年他初到北京时囊中羞涩,常常几个人凑钱买一份报纸传着看。邵飘萍知道后,不仅免费提供报纸给北大新闻学研究会,还亲自给这些穷学生讲新闻采写技巧。毛泽东后来回忆:“他教会我如何用文字唤醒民众。” 1925年春天,李大钊悄悄找到邵飘萍。两人在景山后街的茶馆里坐了整整一个下午,临别时邵飘萍点头说:“我愿意。”从那一刻起,这位舆论界的“无冕之王”有了新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 入党后的邵飘萍表面依然是那个敢骂军阀的自由派记者,暗地里却成了党的情报员。《京报》馆的地下室被改造成秘密印刷点,夜深人静时印制党的宣传品。他利用记者身份频繁出入各方军政要员府邸,将搜集的军事情报通过李大钊传递给党组织。 最危险的一次,邵飘萍得知张作霖准备大举南下的确切时间和路线。他连夜赶写情报,交给李大钊后第二天照常出版《京报》,头版还是那篇痛批奉系军阀的社论,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1926年4月24日深夜,奉系宪兵包围了《京报》馆。邵飘萍正在修改明天的头版社论,听到脚步声时已来不及销毁桌上的文稿。被捕时他很平静,只是对惊慌失措的编辑们说:“报纸明天正常出版。” 审讯室里,张作霖的手下拿出一沓《京报》:“这些反对奉系的文章都是你写的?”邵飘萍坦然承认。“那你承认宣传赤化的罪名吗?”邵飘萍冷笑:“我只承认追求真相。” 行刑前夜,看守告诉他:“大帅说了,只要你写份悔过书,立刻放人回家。”邵飘萍摇摇头:“我邵飘萍这辈子从不说违心话。”4月26日凌晨,他被押上刑场,临死前高喊:“我死了,还有千千万万个邵飘萍!” 由于李大钊1927年也遭害,邵飘萍的党员身份成了历史谜团。直到1986年,中组部才根据新发现的档案材料,正式确认他为中共党员和革命烈士。整整60年,这位用生命诠释“铁肩担道义”的报人,终于等来了组织的认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专门批示追认邵飘萍为革命烈士。在延安接受斯诺采访时,毛泽东曾深情地说:“邵飘萍是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他给了我很大帮助。”晚年的毛泽东还自称是“邵飘萍的学生”。 今天回看这段历史,最震撼的不是邵飘萍的英勇就义,而是他在生死关头的选择。那个年代,多少知识分子为了活命而妥协变节,而他却用生命证明了什么叫“宁死不屈”。他的笔杆子或许敌不过枪杆子,但他播下的火种,最终燎原了整个中国。 网友热评: 一边办报骂军阀,一边偷偷给党送情报,比谍战片还刺激! 党员身份到1986年才公开,牺牲前连句“我是党员”都没机会说。 如果邵飘萍活在今天,你觉得他第一个会曝光什么社会乱象?(评论区等你Battle!) 信源: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棉花糖小仙女

棉花糖小仙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