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进去了,困死他!”1950年,一战士被3000美军堵在坑道中,美军在外扎营,打算困死他。没想到,他凭借1枚手雷而成功突围。 张金龙出生在河北农村,1940年代末期,解放战争打得热火朝天,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上了一名步兵。 部队里,他从新兵起步,跟着队伍打了好几场仗,比如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那时候他主要负责扛枪冲锋,学着怎么在枪林弹雨里活下来。 部队纪律严,他每天训练投手榴弹和射击,渐渐成了班里的骨干。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带头组成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威胁到中国边境。 中国决定派志愿军入朝作战,张金龙所在的部队是第20军177团2营,他们接到命令跨过鸭绿江。 入朝路上,火车晃晃悠悠,战士们没带够冬衣,因为本来以为是去南方打仗,结果东北的冷风直往骨头里钻。部队补给跟不上,大家只能啃干粮,边走边适应。 张金龙这人爱讲故事,常常给新兵说古代英雄的事,帮大家鼓劲。长津湖地区是东线战场,他们的任务是阻击美军骑一师,这支美军装备坦克飞机,火力猛得吓人。 志愿军武器简陋,主要靠步枪和手榴弹。张金龙在阵地挖掘战壕时,手冻得发僵,但他还是坚持干活。战斗前,他检查了老班长给的那枚美式手雷,放进口袋里备用。 整个部队隐蔽前进,避免敌机侦察,夜里行军,白天休息。张金龙的班组负责前沿阻击,他知道这场仗不好打,但大家士气高,都想着保家卫国。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东线部分,志愿军第9兵团包括20军和27军,共10多万人,对阵美军第10军约3万人。 美军有陆战一师和步兵第7师,武器先进,有坦克、飞机和重炮。志愿军后勤不足,没带重火器,冬装也缺,很多战士穿单薄棉衣。 气温降到零下30多度,冻伤减员严重。战役从1950年11月27日打到12月24日,志愿军隐蔽穿插,将美军分割包围在柳潭里、新兴里等地。 张金龙所在的177团在西兴里一带阻敌,美军先用飞机投弹轰炸,然后坦克推进,步兵跟上。志愿军从战壕反击,打退敌11次进攻,摧毁几辆坦克和装甲车。 张金龙所在2班减员到4人,连长命令转移主阵地。张金龙让战友先撤,他掩护射击,吸引敌火力。战友走后,美军围上来,他扔手榴弹掩护自己钻进防空坑道。 坑道窄小,只有一个出口,美军3000多人占领阵地,不用炸药爆破,派兵守口,想耗死他。有些美军爬进去,被他击毙。美军不敢再进,留人监视,其他人扎营准备继续进攻。 张金龙只剩一枚手雷,几小时后,他拔掉保险冲出去。美军见他握着手雷,四散躲避。他向远处跑,前排美军让路,后排不敢开枪。他甩手雷炸乱敌阵,趁机跑回志愿军阵地,中途腿部中弹。 战友射击掩护,他成功突围。这事震惊了美军,也让志愿军士气大振。整个战役,志愿军歼敌1万多人,重创美陆战一师,美军被迫从海上撤退。 战役中,志愿军付出巨大代价,战斗伤亡1万9千多人,冻伤2万8千多人,冻死4千多人。美军也冻伤7千多人,死数百人。 志愿军缺乏重武器和补给,但靠顽强意志打破美军神话。长津湖战役扭转东线战局,志愿军收复三八线以北东部地区,与西线清川江战役一起,成为朝鲜战争拐点。 美军陆战一师师长后来感叹,这是钢铁部队对钢铁人的作战。 志愿军第9兵团本是华东部队,久居江南,没极寒经验,匆忙入朝,没来得及换冬装。部队在火车上得知任务,直接渡江。 宋时轮司令员评价,艰苦程度超长征。志愿军用步枪手榴弹对抗敌坦克飞机,涌现杨根思等英雄。美军有空中支援和舰炮掩护,最终从兴南港撤走。 战役后,毛泽东发电报肯定志愿军完成战略任务,但也指出教训惨痛,东线伤亡4万多,冻伤冻死3万多,大伤元气。 这仗证明,中国军队意志坚强,能击退强敌侵略。美军承认,长津湖是他们史上最长退却。张金龙的事迹传开,成了志愿军精神的缩影。 张金龙腿中弹后,医疗队包扎伤口,用担架后送。医院在临时洞穴,医生用有限药品治疗,他忍痛养伤。伤势稳定,转后方医院,继续换药愈合。 战争结束,他因伤转业回河北老家,从事农业。1950年代,加入合作社,组织农田水利,挖渠引水。退休后,享受国家优抚,定期体检,活到90多岁,亲眼见国家从穷到富。
1952年,一名志愿军战士悄悄顺走一袋美军地雷,兴冲冲带回阵地向连长请功,谁知连
【32评论】【6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