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必须结束这场战争,普京只懂武力和施压 8月21日,泽连斯基在晚间视频讲话中指出: “必须向俄罗斯施压以终止战争。普京只懂武力和施压,其他任何方式他都不会理会。 泽连斯基强调“普京只懂武力和施压”,实则是对俄方军事策略的直接回应。就在他发表讲话的前一天,俄军对乌克兰发动了自冲突以来最大规模的导弹袭击,覆盖从南部扎波罗热到西部沃伦的多个地区,造成基础设施严重损毁。 这种“边打边谈”的策略,暴露出俄罗斯试图通过军事优势迫使乌克兰在谈判桌上让步的意图。正如普京在美俄会晤后所言,俄方“尊重美国希望尽快结束冲突的立场,但解决危机的根源(北约东扩)必须优先处理”。 在国际层面,泽连斯基的言论既是对西方盟友的呼吁,也是对美国施压的回应。特朗普在8月18日与泽连斯基的会谈中提出,乌克兰需“自愿放弃领土给俄罗斯”以换取美国主导的安全保障,这种将乌克兰利益置于大国交易中的做法引发欧洲强烈反弹。 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茨等七国领导人陪同泽连斯基赴会,表面上是“展现团结”,实则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制衡——欧洲既担心被排除在谈判进程之外,更害怕乌克兰被迫接受屈辱条款后,欧洲安全架构将彻底失衡。 值得注意的是,泽连斯基在讲话中特别提到“美国总统的观点完全正确——我们不能只进行防御”,这与特朗普近期鼓动乌克兰攻击俄罗斯本土的言论形成呼应。 这种表态可能出于双重目的:一是争取更多美制远程武器,如ATACMS战术导弹,以突破俄军防线;二是试探国际社会对扩大战争范围的容忍度。然而,这种策略存在极高风险——若乌军对俄本土实施大规模袭击,可能触发俄方“保卫领土”的核威慑条款,导致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 在外交层面,泽连斯基面临的困境更为复杂。尽管他多次表示愿意与普京直接对话,但俄方始终将“乌克兰去军事化、承认新领土现实”作为谈判前提。 8月19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更直言,俄乌领导人会晤需“充分准备”,而乌方至今未废除禁止与普京谈判的禁令。这种僵局下,泽连斯基的外交努力显得苍白无力——他既需要维持“积极寻求和平”的国际形象,又要避免被贴上“妥协投降”的标签。 经济和社会压力也在倒逼泽连斯基采取更激进的姿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乌克兰2025年GDP同比下降4.2%,通货膨胀率飙升至37%,超过600万难民流离失所。 战争的长期化导致国内反战情绪蔓延,尤其是东部俄语区民众对持续冲突的不满与日俱增。泽连斯基若不能在短期内取得军事突破或外交成果,其政权的合法性将面临严峻挑战。 更深远的影响来自国际格局的变化。随着印尼等新兴国家公开拒绝选边站队,全球南方国家对俄乌冲突的态度逐渐从“声援乌克兰”转向“呼吁中立”。 这种趋势削弱了西方对俄制裁的效力,也让泽连斯基争取国际支持的难度倍增。例如,印度、巴西等金砖国家在联合国涉乌决议中多次弃权,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对“大国代理人战争”的警惕。 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泽连斯基的策略呈现出明显的矛盾性:他既需要西方的军事援助来维持战场态势,又要防范被美国当作与俄交易的筹码;既希望通过外交谈判结束战争,又不得不以强硬姿态回应国内主战派。 这种骑虎难下的处境,在8月18日美乌会谈中表露无遗——当特朗普要求乌克兰“接受现实”时,泽连斯基一方面感谢美国的安全保障承诺,另一方面强调“领土问题的决定必须由乌克兰人民做出”。 从历史维度看,泽连斯基的困境折射出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乌克兰地处欧亚大陆地缘十字路口,其命运始终被外部势力左右:沙俄时代是帝国边疆,冷战时期是美苏对峙前沿,如今又成为西方遏制俄罗斯的“民主堡垒”。这种结构性矛盾决定了乌克兰的和平不仅取决于战场上的胜负,更取决于大国能否达成新的地缘政治平衡。 当前,俄乌冲突已进入“消耗战”阶段,双方都在等待战略转折点的出现。对泽连斯基而言,时间并不站在他这一边——随着西方民众对战争的关注度下降,欧洲国家开始削减对乌援助,美国国内政治极化也可能导致对乌支持政策反复。 若无法在2025年底前取得决定性胜利,乌克兰可能被迫接受“冻结冲突”的方案,这将意味着泽连斯基“恢复1991年边界”的承诺彻底破产。 在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中,泽连斯基的每一个选择都充满风险。他的“施压论”既是对俄罗斯的警告,也是对国际社会的诉求,更是对乌克兰人民的承诺。 然而,在大国利益交织、地缘格局重塑的今天,仅凭言辞和决心远远不够。乌克兰的未来,或许不在于某一场战役的胜负,而在于能否在强权夹缝中找到真正的自主之路——这,才是泽连斯基最艰巨的挑战。
快报!快报!泽连斯基正式宣布2025年8月21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152评论】【36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