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要发起进攻”:特朗普提议将美国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 8月25日,特朗

天天纪闻 2025-08-26 11:22:47

美国“想要发起进攻”:特朗普提议将美国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 8月25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取消犯罪嫌疑人现金保释的行政令后,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声称美国已结束了世界上的7场战争。随后他立即澄清,事实上美国人“结束了10场战争”,因为他没有将另外几场算在内。他还特别提到了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   现在特朗普想把名字改回去,说“战争部”听起来更好,这话里的意思可不简单。从他这几年的动作来看,这种想法早就有苗头了。第一个任期里,他就忙着给国防部“扩军”,2017年把网络司令部升格为联合作战司令部,跟太平洋司令部这些老牌司令部平起平坐,2019年又搞了太空司令部,还通过国防授权法案建立了太空军,把军事竞争的范围扩展到了网络和太空这些新领域。   而军费预算更是一路飙升,从2017年的6187亿美元涨到2026财年的1.01万亿美元,快赶上很多国家全年的GDP了,这增幅在不到十年里达到了63%,2026年比上一年更是涨了13%,光看这数字就知道美国在军事上砸了多少钱。   这么多军费花在哪儿了?从2026财年的预算分配就能看出门道。空军和太空军拿的钱最多,增幅14.7%,比陆军的6.2%高出不少,其中第六代战机F-47的研发就给了35亿美元,B-21战略轰炸机也拿到47亿美元,这些都是能远程打击的硬家伙。   更关键的是,研发经费从1413亿美元涨到1790亿美元,增幅26.7%,武器弹药采购费也从1670亿增加到2050亿,明显是在为大规模、高强度的军事行动做准备。这种预算倾斜,跟特朗普说的“想要发起进攻”完全对得上,毕竟要进攻,就得有趁手的家伙事儿。   而且特朗普政府在军事条约上的动作也很能说明问题。2019年,他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宣布退出《中导条约》,这个条约可是冷战时期维持美苏战略平衡的重要支柱,禁止双方发展中短程导弹。   退出之后,美国就能名正言顺地研发和部署这类导弹,填补所谓的“常规打击手段缺口”。俄罗斯后来也取消了自己设的导弹不部署承诺,这直接让欧洲陷入了新的导弹危机风险中,全球军控体系也跟着动摇了。这种打破现有规则的做法,背后就是想摆脱束缚,更自由地采取军事行动,跟“战争部”这个名字透露出的进攻姿态一脉相承。   不过,这改名的提议也不是没麻烦。美国国防部这套体系是经过上百年磨合才形成的,1958年艾森豪威尔推动的《国防部改组法》加强了国防部长的权力,1986年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法》更是完善了联合作战指挥体系,让各军种能更好地协同作战。   现在要把“国防”改回“战争”,不光是换个招牌,可能还会影响整个军事指挥体系的运作逻辑。军费涨得这么猛,军种之间已经开始闹矛盾了,陆军因为预算增幅低扬言要裁员9万,海军对空军的第六代机项目不买账,13名退役空军上将还联名反对取消预警机项目。这种时候强调“进攻”,搞不好会加剧军种间的资源争夺,反而影响整体战斗力。   国际上的反应也不容忽视。美国军费都超过万亿美元了,还催着盟友增加军费,欧盟搞了8000亿欧元的“重新武装欧洲”计划,德国也说要打造“欧洲最强军队”。   这其实就是引发了新的军备竞赛,大家都不想在军事上落后,结果就是把更多钱砸到武器上,而不是用在改善民生、发展经济上。尤其是那些发展中国家,本来经济压力就大,跟着搞军备竞赛只会更困难。   特朗普可能觉得改个名字能彰显强硬,但实际上会让全球安全局势更紧张,毕竟“战争部”这名字一出来,其他国家肯定会提高警惕,担心美国真的会动不动就动武。   再说说特朗普提到的“结束战争”和“打击伊朗核设施”,这事儿也透着矛盾。如果真的想结束战争,为什么还要强调“发起进攻”、增加军费、退出军控条约呢?事实上,他任内并没有真正大规模削减海外军事行动,反而在强化军事存在。   所谓的“打击伊朗核设施”也没见具体行动,更多像是在放狠话施压。这种对战争数量的模糊表述,再加上对“战争部”的推崇,让人觉得他可能把军事手段当成了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而不是最后手段。   从历史上看,美国战争部存在的年代,正是其不断扩张领土、参与战争的时期,而改为国防部后,虽然也打了不少仗,但至少在名义上强调的是“防御”和“国家安全”。   现在要改回去,不管最后能不能成,都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美国的军事战略可能要更偏向主动出击了。这种转变不光影响美国自己,还会牵动全球的战略格局,毕竟美国是军事强国,它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特朗普提议把国防部改叫“战争部”,不是随口说说的小事,而是跟他的军事政策、军费分配、国际战略都紧密相关的。这背后是想让美国的军事机器更侧重于进攻,更方便地采取军事行动。但这么做的代价也不小,国内军种矛盾可能激化,国际上会引发军备竞赛,全球安全局势也会更不稳定。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