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一声令下,3350枚远程导弹运往基辅,泽连斯基对普京放狠话 泽连斯基给特朗普下了一张大订单,现在开账了。3350枚AGM-158B远程空射导弹即将运抵乌克兰,总价8.5亿美元,平均一枚25万美元。别看这玩意儿在美军账面上才卖2.5万一枚,到了乌克兰手里,十倍溢价照样敢开口。关键是,这钱乌克兰自己也不出,全由欧洲诸国报销,表面是援助,实则是替美国买单,掏的是腰包,捧的是场子。 看着是“对抗俄罗斯”,实则是军火商收割欧洲财政,特朗普顺手把“打和平牌”的旗也扯下来了。之前装模作样说要谈判、要停火,现在手一挥,大批远程导弹开路。这不是朝和解走,这是往火线上添柴。 用得上,但打不准 这批导弹的技术指标没什么秘密。最大射程接近500公里,命中精度依赖卫星制导系统。乌克兰空军虽然装备了F-16,但缺的不是发射平台,而是背后的“眼睛”和“大脑”。如果美国不提供实时情报、目标坐标、制导链路,这些导弹不过是几吨昂贵的铁皮。 五角大楼的限制也摆在明面上:只能用于战区,不得攻击俄罗斯本土。白宫顾虑什么?怕真逼普京下狠手。特朗普嘴上凶,心里明白,一旦乌克兰越过红线,战争会从“局部代理”升级为“半直接对抗”。现在,他只想用战争维持军火订单,不想陪着乌克兰陪葬。 泽连斯基放狠话,不等于真能打 泽连斯基公开表态,要继续攻击俄罗斯能源设施、铁路枢纽等战略目标。这话说得硬气,但能不能干,得看美国给不给工具和权限。真让乌军把这些导弹用到新西伯利亚试试看?五角大楼会第一时间收回授权。 这种“你动手,我管数据”的模式,已经成为美对乌武器援助的常态——一边喂刀,一边控刃。表面是支援,实则是拴狗链。泽连斯基喊话更多是给国内和西方看,不是真想打赢,而是维持局面、维持援助、维持自己还“有用”。 对俄罗斯而言,风险升级也是机会 乌克兰战力升级,对俄罗斯显然不算利好。但这不一定是坏事。普京现在最需要的,是理由。 理由扩大行动、理由打击纵深、理由重整国内战意。乌军导弹越过边境线,每飞一公里,都在给克宫提供合法性。尤其是在俄国内鹰派对普京“谈判路线”不满的当下,泽连斯基这把火正好顺势点燃,让普京顺理成章转入强攻节奏。 传言说,普京访美之后,国内鹰派怒不可遏,敖德萨、哈尔科夫等地重新被摆上地图。普京压了一阵子,现在终于能松手:既然你乌方主动升级,我这边也不再遮掩,正合我意。 拜登退场,特朗普开局,战争继续 很多人还指望特朗普上台后能终结这场战争,毕竟他是“反干涉”的旗手。可现实证明,他不是不干涉,而是不按套路干。 拜登执政时,搞的是“政治正确”版本的代理战争——给钱、给枪、装样子。特朗普更直接,一边收钱,一边开火。只是他不会为了乌克兰正义死拼俄罗斯,更不会拿美军生命当赌注,他要的是一场能让华尔街开心的局部混乱,一场可以卖导弹、收情报、压欧洲的“可控燃烧”。 泽连斯基这位棋子,只要还能动,就会被继续推下去。 乌克兰正在变成下一个“阿富汗” 乌克兰已经不是乌克兰人的国家。从国防、财政到外交、信息战,全面被西方代理掌控。这个国家还有多少战略价值,就会被榨出多少血。 泽连斯基的下场不会特殊。回看20年前的阿富汗总统加尼,临走时带着美金和黄金一夜蒸发。他曾是美国力捧的“自由灯塔”,最终成了没人提的弃子。 泽连斯基的结局,只会更快,更干脆。因为他身后,没有一座能藏身的山,也没有一个愿意收留的国。 谁是赢家? 这场导弹交易,看起来乌克兰得了武器,美国得了订单,欧洲刷了忠诚,俄罗斯多了麻烦。但真正赢的,是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和特朗普的选情团队。 前者把库存清空还能加价十倍卖出,后者可以回头对选民说:我帮美国创收了,还没让一个美军战死。 战争继续,但生意也照旧。唯一被牺牲的,是那些被征召上前线的乌克兰青年,是被导弹袭击的俄罗斯平民,是在通胀中喘不过气的欧洲中产。 而对泽连斯基而言,所有的狠话、所有的动作,都只是他在走向那个“标准结局”前的最后挣扎。 参考资料: 《特朗普批准对乌出售AGM-158导弹》参考消息 《泽连斯基呼吁继续打击俄本土目标》环球时报
泽连斯基改了打法,“攻击”北约正式成员国,特朗普勃然大怒自从欧盟7巨头在白宫
【8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