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专机改道东京:访华前藏两处 “暗雷”,中方警惕不能松。 就在距离计划访华没剩几天的时候,印度总理莫迪的专机突然改变航线,先飞向了东京。2025年8月26日,印度总理办公室对外宣布,莫迪将在访问中国之前,对日本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 这个临时调整的行程安排,让不少人看出了印度在外交上的小心思。毕竟就在一个月前,莫迪还在金砖峰会上大谈要反对“阵营对抗”,如今却在访华前特意绕道日本,其中的战略考量值得细细琢磨。 这次莫迪访日,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印日双方在关键矿产领域的合作。要知道,今年6月印度还下令国有矿业公司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理由是要保障国内供应。 短短两个月后,态度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印度外交秘书唐勇胜明确表示,关键矿产合作已成为两国“共同的优先事项”。 这种看似矛盾的政策背后,其实是印度想要摆脱对中国供应链依赖的迫切心情。 目前印度在制造电动汽车电池所需的锂、钴等关键矿产上,几乎完全依赖从中国进口,而中国近年来对关键矿产出口的管控不断加强,这让印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日本在这一领域与印度一拍即合。松下、三菱化学等日本企业正忙着在印度寻找合作伙伴,计划把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技术转移到印度,打造一条不经过中国的供应链。 对印度来说,这既能获得急需的技术,又能发展本土新能源产业;而日本则可以借助印度的市场和资源,扩大在新能源领域的影响力。 这种“技术换资源”的合作模式,说白了就是想在关键矿产领域另起炉灶,削弱中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印度甚至还出台了“国家关键矿产使命”计划,让国企到阿根廷、赞比亚等国家去投资矿产项目,从源头上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除了矿产合作,印日在防务领域的互动也格外引人注目。今年5月,两国防长在东京举行会谈,敲定了不少军事合作项目。这次莫迪访日,双方计划把合作重点放在船舶维护上,还专门指定了机构负责具体落实。 这看似普通的军事合作,背后却藏着不小的战略野心。印度近年来一直在推进“东向行动”战略,希望提升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而日本的港口设施和船舶技术正好能满足印度的需求。 有了日本的支持,印度海军舰艇在西太平洋的部署时间就能大幅延长,这无疑会增强印度在地区安全事务中的话语权。 更值得注意的是,印日的这些合作是嵌套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的框架下。美国近年来一直在推动“矿产安全伙伴关系”,想联合盟友构建排除中国的关键矿产供应链。印度此时加强与日本的合作,显然是在响应美国的战略布局。 这种小圈子式的合作,不仅会加剧全球供应链的碎片化,还可能引发新的贸易摩擦。印度一方面在金砖峰会上呼吁建立公平的多边贸易体系,另一方面又参与这种排他性的合作,这种双重标准让人看清了印度外交政策中的实用主义本质。 印度的这种外交策略看似左右逢源,实则暗藏风险。莫迪政府一直标榜自己是“全球南方领袖”,在各种国际场合倡导多边主义,可转头就在关键领域搞排他性合作。 这种矛盾的做法很难让其他国家真正信任印度。而且,印度想要同时讨好美国和俄罗斯,又想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自主,这种走钢丝的外交政策很容易顾此失彼。 就像这次在访华前先访日,虽然能暂时获得一些谈判筹码,但也可能影响中印关系的政治基础,得不偿失。 从地区格局来看,印日加强合作无疑会给地区安全带来新的不确定性。日本借着与印度的军事合作,不断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加速军事正常化进程。 而印度获得日本的技术支持后,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军事存在会进一步扩大。这两种趋势叠加在一起,很可能打破地区现有的安全平衡,给中国周边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特别是在船舶维护等领域的合作,会让印度海军在西太平洋的活动更加频繁,给东海和台海局势增添不稳定因素。 在经济领域,印日打造的电池供应链虽然短期内难以撼动中国的地位,但长期来看仍需保持警惕。中国目前控制着全球60%的锂加工、80%的电池生产,在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优势明显。不过,印度市场潜力巨大,加上日本的技术支持,如果真能构建起独立的供应链,确实可能分流一部分国际市场份额。这也提醒我们,要继续巩固在关键技术领域的优势,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避免被孤立。 莫迪的东京之行已经结束,但它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显现。印度这种在大国之间游走的外交策略,或许能在短期内获得一些利益,但长期来看,过度依赖外部力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毕竟真正的大国地位不是靠依附别人得来的,而是要靠自身的发展和担当。印日合作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要看双方能否真正做到互利共赢,而不是把合作建立在遏制第三方的基础上。 对于中国来说,面对这样的局面,最关键的还是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做好自己的事,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占据主动地位。 信息:观察者网
莫迪专机改道东京:访华前藏两处“暗雷”,中方警惕不能松。 就在距离计划访华
波览历史
2025-08-28 13:18:53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