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故事:烽火里的铜哨子 赵家峪的石头墙上,总挂着个磨得发亮的铜哨子。哨身刻着朵小小的梅花,是十六岁的赵铁蛋他爹留下的。爹是村里的猎户,那年秋天带着他在山坳里设陷阱,撞见三个端着枪的日本兵,爹把他往柴草堆里一推,吹了声尖厉的哨音就冲了上去。 铁蛋趴在草里,听着枪响和爹的嘶吼渐渐没了声。等日本兵走远,他扒开草堆,只找到这枚染着血的铜哨子。那天起,他把哨子系在裤腰带上,白天跟着游击队埋地雷,夜里就抱着哨子在山神庙的供桌下打盹。 腊月里雪下得紧,日本兵又来扫荡。队长让铁蛋去后山送信,让埋伏在那边的乡亲们转移。他揣着窝窝头刚跑出村口,就见黄乎乎的队伍进了村。铁蛋猫在雪窝里,看着日本兵把各家的门板卸下来当柴火,心里像被冻住的石头堵得慌。 忽然有个戴皮帽的日本兵踢翻了王奶奶的菜筐,白菜滚了一地。铁蛋摸了摸腰间的哨子,那是爹教他的信号——长音是平安,短音是危险,一长三短就是有要紧事。他咬着冻得发木的嘴唇,对着山峦吹了起来。 哨音在雪地里打着旋儿,传到了游击队的耳朵里。队长举着枪说:“是铁蛋的哨子,这是让咱们抄后路!”队员们顺着雪坡往下滑,枪声像爆豆似的响了起来。铁蛋趴在石头后,看见日本兵慌里慌张地往后退,有个兵的枪托撞在老槐树上,震得雪落了他一脖子。 战斗结束后,队长摸着铁蛋冻红的脸蛋说:“你这哨子比枪还管用。”铁蛋把哨子掏出来,雪落在上面化成了水,映着梅花的影子晃悠悠的。他忽然发现,哨身上的梅花像是多了道刻痕,就像爹当年教他刻木箭时,总在箭尾多划的那一下。 后来铁蛋成了游击队长,铜哨子一直挂在他胸前。解放那天,他站在赵家峪的石墙上,对着漫山遍野的红旗吹了个长长的哨音,哨音里带着山风的清冽,也带着爹留在上面的温度。 现在那枚铜哨子摆在县博物馆里,玻璃罩上总凝着层细水珠,像谁悄悄哭过。讲解员说,那是烽火年月里,一个少年和他的爹,用生命吹亮的光。
抗日故事:烽火里的铜哨子 赵家峪的石头墙上,总挂着个磨得发亮的铜哨子。哨身刻着朵
梦想者的思考
2025-08-29 13:19:3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