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美国对印度50%关税正式生效了,莫迪却拒不妥协,可印度能复制中美关税战,倒逼美国妥协吗?在这场关税对抗中,印度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首先,印度不是中国,中国能够倒逼美国妥协让步,是因为中国手里有三大底牌。 第一,中国拥有世界范围内唯一的稀土提纯完整产业链,这让美国在某些高科技领域高度依赖中国。 第二点就是庞大的消费市场,全球第二大、而且还在扩展,成为不少美国企业出海的首选阵地。 第三,则是中国本身的高科技产业能力,不但可以满足国内消费,还能绕开美国,打进亚洲、欧洲等其他市场。 这些优势让中方在面对美国关税压力时,不仅有谈判筹码,而且能承受阵痛期。 谈到“关税战”,说到底就是美国试图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地产业,并希望通过高关税压缩对方商品的出口份额,而让本土制造业得到喘息和成长。 如果能做到本国产品卖得多、进口得少,给自家企业增加订单,的确能让经济恢复活力。 在这场拉锯战里,中国真正让美国为难的,不是单纯的稀土,更大威力来自于消费市场。 美国一堆科技巨头都紧盯着中国市场,像苹果、特斯拉、微软、英伟达、高通这些知名科技公司,每年仅从中国就能拿到数千亿的收入。 美国想“脱钩”,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时就会发现太难了,这么多巨头公司的利益摆在那里,根本撕不开。 中国还能靠自身产业链优势,把产品卖向亚洲、非洲和欧洲,就算美国市场收紧,依然有路可走。 但回头看看印度,差距一下子就出来了。印度对美出口最多的产品里,排头的竟然是苹果手机,而这些都是美国公司可以随时把订单转回中国或转到越南的,根本不构成威胁。 第二名是仿制药,虽然印度在这个领域确实厉害,但美国自己需求并不是很多,而且对关键大公司还开了“绿灯”,没被关税绊住脚。 剩下的出口像服装和宝石,利润本来就低,美国完全可以从别的国家进口替代。年出口860亿美元的大头都被堵住,就意味着印度一下子被卡了脖子,很难有腾挪空间。 莫迪没有太多选择。如果退让,就是敞开大门让美国廉价商品冲击国内一众中小企业,农业和部分制造业都要遭殃。 如果选择对抗,就得做好和美国生意说再见的准备。这种难局面前,莫迪只能咬牙硬抗,用牺牲出口换本土产业的底线。这不是谁想“摆烂”,而是两难中的艰难坚持。 从这个局面看,印度短时间内很难像中国那样引起美国让步。这场贸易交锋,不只是数字游戏,更是实力和格局的比拼。 没有足够的市场、产业链和影响力,在全球谈条件就容易被动。这一次,印度必须为自己的决定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
印媒批评莫迪:印度二十多年的外交努力,全都被你毁了.今年四月的时候,印度在国际
【50评论】【8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