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军攻打越军暗堡受阻,罗兴元拿着74式火焰喷射器,走到连长面前,自信地说:“连长,让我来吧,看我把他们烧成焦炭!” 1979年,当时我们的解放军战士,面对的是一个极其难啃的骨头,越军那些藏在亚热带丛林里,星罗棋布的暗堡。 这些暗堡可不是闹着玩的。它们大多是半地下的,用钢筋、水泥、原木和厚土层层加固,射击孔开得又小又刁钻,机枪往里一架,就成了个“死亡喷射器”。我军的炮弹砸上去,就像给它挠痒痒;机枪扫过去,子弹打在上面叮当乱响,根本伤不到筋骨。很多战士就是冲锋到一半,被这些突然冒出来的火力点给打倒的。 尤其是在攻打谅山外围的扣马山时,我军某部的一个连队,就被一个这样的暗堡死死地压制住了。那挺重机枪就像一颗毒牙,疯狂地吐着火舌,战友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进攻队形完全被撕裂。连长急得眼睛都红了,接连组织了好几次爆破,都没能成功。爆破手要么在半路被击中,要么是炸药包扔得不够准,炸了半天,人家还在那儿响。 整个战场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所有人的心都揪着。 这时候,一个身影站了出来。他叫罗兴元,是连队的火焰喷射手。他背着一个看起来有点笨重的“大罐子”,那是咱们国家自己研制的74式火焰喷射器。他大步走到连长面前,拍了拍胸脯,眼神里没有半点犹豫,斩钉截铁地说:“连长,让我来吧,看我把他们烧成焦炭!” 这句话,在今天听起来可能有点“暴力”,但在那个你死我活的战场上,这是最朴素、最有效率的宣言。对于罗兴元和他的战友们来说,摧毁那个暗堡,不是为了泄愤,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下来。 这句话的背后,是一个战士对自己手中武器的绝对自信,和对战友生命的绝对负责。 连长看了看罗兴元,点了点头,随即命令全连的轻重机枪:“火力掩护!给喷火兵打开通路!” 命令一下,阵地上所有能响的家伙都朝着那个暗堡玩命地招呼。子弹像泼水一样,打得暗堡周围尘土飞扬,暂时压制住了对方的火力。 罗兴元就趁着这个宝贵的间隙,猫着腰,像一头猎豹,在弹雨中飞速穿插。74式火焰喷射器全重有20公斤,相当于扛着一桶纯净水在冲刺,而且里面装的是高压易燃物,一旦被子弹击中,后果不堪设想。但罗兴元根本顾不上这些,他的眼睛里只有一个目标——那个不断冒着火光的射击孔。 在战友们的火力掩护下,他一路跃进,终于爬到了距离暗堡只有三十多米的一处有利位置。这个距离,正好是火焰喷射器的最佳杀伤范围。他迅速卧倒,调整好姿势,对准那个针眼大小的射击孔,果断地扣动了扳机。 下一秒,一条长达数十米的火龙,带着雷霆万钧之势,呼啸而出,精准地钻进了那个射击孔。 那一瞬间的场景,是任何电影特效都无法比拟的。暗堡里先是发出一声沉闷的爆响,紧接着,浓烈的黑烟就从各个缝隙里疯狂地冒了出来,还夹杂着一种令人作呕的焦糊味。刚才还嚣张无比的重机枪,立刻就哑了。 整个世界,清净了。 火焰喷射器这种武器,最歹毒的地方在于它的“组合拳”。 首先是超高温,喷射出的凝固汽油燃烧时温度能达到上千度,钢铁都能给你熔了。其次是窒息,它在密闭空间里会瞬间耗尽氧气,里面的人就算没被烧到,也会窒息而死。最后,也是最狠的,是它那无与伦比的心理震慑。那种被烈火吞噬的恐惧,足以摧毁任何人的抵抗意志。 罗兴元这一喷,不仅解决了一个战术难题,更是一举击溃了当面之敌的心理防线。随后,连队一鼓作气,拿下了这个高地。战后,罗兴元因为这次教科书式的英勇作战,荣立一等功。 罗兴元之所以让人敬佩,不仅仅是因为他操作火焰喷射器技术高超,更在于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那份勇气和担当。当整个连队的进攻都陷入停滞,当死亡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心头时,他敢于站出来说“让我来”。这份勇气,是任何高科技装备都无法赋予的。 我们今天纪念这些英雄,不是为了鼓吹战争,更不是为了停留在过去的辉煌里。而是要从他们身上,汲取一种精神力量。 如今我们和越南,早已不是当年的兵戎相见。根据最新的商务部数据,中越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中国连续多年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深入得多。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去,合作共赢才是今天的主旋律。 但这种和平与发展的局面,是怎么来的?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谈判桌上吵出来的。它是靠罗兴元这样的先辈,在当年那个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打出来的战略空间。没有当年的“打得一拳开”,就免不了后来的“百拳来”。 所以,当我们享受着和平的阳光,看着屏幕上那些炫酷的国产新装备时,我们不能忘了,曾经有一群像罗兴元一样的年轻人,他们背着最“原始”的武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烧出了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美国老兵说过,朝鲜战争,当中国军队拔出刺刀,冲出来和你展开肉搏战的时候,你能感受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