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76岁的“国宝”级化学家侯德榜被禁止工作。一辈子都在致力打破西方“碱垄断”的他只得向一群半大小子乞求:“我不拿工资,可不可以让我工作?” “您放心,碱做不出来,我绝不离开!”这位从福建走出的科学家,用十指沾满碱粉,他的存在,让我国化工在战争硝烟中挺直脊梁,他告诉我们:真正的技术突破从来不只是方程式,更是一个民族自力更生的宣言。 1921年,应范旭东邀请,侯德榜在其开办的制碱厂担任总工程师,负责制碱工作,此后的数年间,碱厂几乎成了他的第二个家,车间里弥漫着刺鼻的氨味,铁器摩擦声更是昼夜不断,而侯德榜则是趴在图纸堆中反复演算。 身为总工程师,却时常干起工人的活,不止一次,工人们常见其挽起袖口,亲手调试设备,几次试产失败后,面对残留的厚厚碱垢,其余工程师垂头丧气,却唯有他抓起一把失败品细细捻磨,那双眼始终闪着希望的光。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1926年,当雪白的纯碱如细沙般从出料口倾泻而下,整个车间瞬间鸦雀无声,他们不敢相信:这真的是咱自己做出来的?至此以后,在侯德榜的带领下,中国人用的碱不必再姓“洋”! 抗战爆发后,日军看中了侯德榜的才能,抛出大量“橄榄枝”,试图拉拢他,但这遭到了侯德榜的严词拒绝,为了防止日军报复,他们将工厂迁至四川。 “这可是全世界都没人实现的工艺……”来到四川后,侯德榜发现当地食盐主要来源于井,这种原料不仅利用率低而且成本高,浪费极其严重,而传统的索尔维法不能满足现实需求,那么,如何生产既高效又不浪费呢? 于是,他又带领团队展开了实验,数百次的失败,终于,在1943年,“侯氏制碱法”横空出世,原料利用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远超西方技术,该方法不仅能制碱,还能产出化肥,实现了当初:“中国人第一个做成”的誓言! “上级有规定,您不能接触这些!”1966年,特殊背景下,侯德榜被迫远离实验室,他的办公室钥匙已经交了出去,那些记载着无数实验数据的笔记本也被随意堆放在角落,封存了起来。 往后的一段时间,侯德榜家中的灯总是亮到很晚,不能去实验室,他就在家里凭借记忆推演公式,找来能找到的报纸边缘,在那些许空白处,写下密密麻麻的符号,他看来:国家总有一天会需要这些东西。 1972年之后,侯德榜病重,但他仍心系工作,多次要求下厂视察,甚至在家中组织学术研讨会,帮助后辈解决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发展建议和看法。直到两年后,悄然逝世! 在最后的岁月里,侯德榜展现出了一个科学家最纯粹的信仰,对知识的追求、对国家的责任,那崇高的理想值得我们铭记!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侯德榜》 清华百年校庆|《侯德榜:“侯氏制碱法”的创造者》 光明网|《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侯德榜》 文|梅林 编辑|南风意史
1966年,76岁的“国宝”级化学家侯德榜被禁止工作。一辈子都在致力打破西方“碱
南风意史册
2025-09-02 18:40: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