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敢战的勇气,也没有打赢的能力,还号称自己是“强国”,那便只能是个笑话。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距离9月3日还有不到一年时间,这场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已经在网上引发热议。有军迷在论坛上分析,这次可能会看到刚服役不久的076型两栖攻击舰模型,还有传说中的第六代战机。 去年珠海航展上,歼—35A首次公开亮相就让全场沸腾。这款隐身战机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同时装备两款隐身战机的国家。按照惯例,这样的新装备很可能会在阅兵式上正式展示。 更让人期待的是战旗方队。上一次大阅兵,100面荣誉战旗通过天安门时,很多人看哭了。“狼牙山五壮士连”的旗帜上,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弹孔痕迹。 这些旗帜背后都有故事,比如“白刃格斗英雄连”,1943年在山东梁山一战,全连战士与日军展开肉搏,用刺刀硬生生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连队至今保留着刺刀训练的传统。 从装备角度看,变化最大的是信息化程度。1949年开国大典,受阅的17架飞机里有9架是飞了两遍凑数的。现在空军的运—20、轰—20都已经形成战斗力,无人机集群作战也从概念变成现实。 这种底气不只体现在装备上,去年中国海军在亚丁湾护航时,一艘外国商船遭遇海盗袭击,中国军舰第一时间赶到,16名特战队员登船解救。被救的船员中有不少欧美人,他们在社交媒体上说,看到中国军人的那一刻,就知道安全了。 维和部队的表现同样亮眼。在南苏丹,中国维和工兵分队冒着炮火修复道路,让联合国物资能够送达难民营。当地部落首领说,中国军人是真正来帮忙的,不像有些国家的军队只会躲在营地里。 这次阅兵还有个特殊安排,会邀请参加过抗战的老兵乘车受阅。目前在世的抗战老兵已经不足5000人,平均年龄超过95岁。 装备的进步背后是技术的突破,电磁弹射、激光武器、高超音速导弹,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里的技术,现在都有了中国版本。 军工企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某军工研究所的平均年龄只有31岁,博士学历占比超过40%。他们开发的智能化指挥系统,能在几秒内完成过去需要几小时的战术推演。 民间的关注度也在提升,B站上关于军事装备的视频播放量动辄破千万,年轻人对各型战机如数家珍。有UP主专门做装备对比,用游戏引擎还原战斗场景,让普通人也能理解现代战争的复杂性。 不过也有一些声音值得警惕,网上偶尔会出现“何必展示武力”、“低调发展就好”的论调。这些看似理性的观点,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实力不展示,别人就会误判。 现在的国际环境更复杂,美国在亚太部署了60%的海军力量,日本的军费连年增长,印度也在边境增兵。在这种情况下,适度展示军力是必要的威慑。 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硬件上,解放军的训练强度在全球都是顶级的。空军飞行员年均飞行时间超过200小时,特种部队的极限训练包括在零下40度的环境中生存一周。 海军的远洋训练已经常态化,中国军舰的航迹遍布四大洋,从北极到南极都有中国海军的身影。这种全球到达能力,在十年前还是不敢想象的。 网络空间部队是新亮点,这支神秘的部队负责网络防御和反击,据说在几次网络攻防演习中,成功瘫痪了“敌方”的指挥系统。未来战争很可能从网络空间开始。 军民融合也在加速,民营企业参与军工项目的比例超过30%,大疆的无人机技术、华为的通信设备都有军用版本。这种融合让军队能快速应用最新科技成果。 训练方式也在革新,VR技术让飞行员可以模拟各种极端天气下的飞行,AI系统能扮演对手进行对抗训练。一位飞行员说,现在的模拟器比真机还难飞。 这些进步的意义不只是军事上的,强大的国防给了中国更多战略选择。比如“一带一路”能够推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有能力保护海外利益。 企业出海也更有底气,在非洲、中东等地区,中国企业遇到安全问题时,使领馆和军队能提供实质性帮助。2015年也门撤侨,中国军舰直接开到港口接人,这种能力让很多国家羡慕。 对普通人来说,强大的国防意味着更安全的生活环境。不用担心领土被侵占,不用害怕战火烧到家门口。这种安全感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前提。 当然,展示实力不等于炫耀武力。中国的军费开支占GDP比例仅1。7%,远低于美国的3。5%。这说明中国的军力建设是防御性的,不是为了对外扩张。 阅兵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输出,整齐的方阵、精准的动作展现了中国人的纪律性和组织能力。外国观察家常说,看中国阅兵就知道这个国家为什么能快速发展。 9月3日这一天,当战机呼啸而过天安门上空,当新型导弹缓缓驶过长安街,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到那份踏实。这就是阅兵的意义所在,让人民看到守护者的力量,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决心。 信源:浙江宣传丨“中国式阅兵”为何令人期待——新蓝网
最让日本恐惧的,是九三之后,这个世界将会发生的诸多重大改变!最让日本恐惧的,不
【54评论】【16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