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孩子,最难熬的一道坎,跨过去才能不发作、反复,很多孩子都败在这里! 最近有一个家长来复诊,一进门就开心的说“孟医生,孩子情况真的好多了!之前总耸肩,现在完全不耸了;清嗓子、伸脖子的次数也少了。晚上睡觉也不怎么翻腾了,踏实多了。” 我看了一下孩子病历,翻了翻最近的看诊记录,笑的点头说:看来方子是对症的,也没出现新症状,挺好。这次把原来针对耸肩的药减点剂量,但不能直接停,咱们得稳着来。 家长立刻追问:那这中药到底要吃多久啊?现在症状都减轻了,啥时候能停药呢? 其实,这位家长的疑问,几乎是每个抽动症孩子家长都会问的。 1 最难熬的一道坎 很多时候,家长看到孩子眨眼、清嗓子、耸肩这些症状减轻或消失,就觉得好了,想赶紧停药,怕吃药有副作用,也怕孩子遭罪。 但恰恰是这个想法,可能让之前的治疗功亏一篑。 咱们治疗抽动症,最终目标从来不是症状减轻,更不是症状暂时消失,这可不是万事大吉了。 我见过太多孩子:第一次治疗时,症状刚缓解就停药,结果没过多久,眨眼、清嗓子又冒出来,甚至比之前更频繁;还有的孩子反复几次后,家长慢慢失去信心,觉得抽动症根本治不好。 但其实,抽动症的难,不在于症状控制,而在于控制后的防复发。 2 为什么会复发? 因为症状消失,不代表孩子体内的失衡完全调过来了。 就像一棵歪了的小树,刚扶直时如果不找东西固定一阵,风一吹还会歪。 抽动症也是如此,孩子之前的烦躁、睡眠差、情绪敏感,本质是脏腑功能的调理还没扎根,一旦遇到开学、换环境、感冒这些诱因,症状很容易卷土重来。 我发现,如果孩子抽动症状刚控制住就马上停药,半年内复发的概率能达到50%。但如果坚持完成巩固治疗,复发率会大大降低,甚至可能不复发。 这就是巩固期的意义,不是多吃药,而是给孩子的身体一个稳底子的时间,把调理效果稳住,从根源上减少复发可能。 3 具体怎么巩固呢? 咱们得有明确的时间规划,不能凭感觉来: 首先是巩固期,从孩子症状消失的那天开始算,需要持续1个半月。这期间用药会保持在能稳定控制症状的剂量,目的是让脏腑功能进一步恢复,把易抽动的体质慢慢调过来。 然后是减量期,巩固期结束后,再用1个月的时间逐渐减量。比如之前一天吃两顿,先减到一顿半,适应一段时间再减到一顿,让身体慢慢适应药量减少,避免突然停药引发波动。 也就是说,从孩子完全没症状开始,还需要两个多月的调理,才能逐步停药。 可能有的家长觉得还要吃这么久?会担心孩子吃不消。 但其实,比起反复复发、反复治疗,稳扎稳打的巩固调理,反而能让孩子少遭罪,也能让家长少焦虑。 毕竟,咱们要的不是暂时好转,而是让孩子能稳定地摆脱抽动困扰,正常上学、开心生活。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抽动症状减轻时,先别着急停药。这是治疗的阶段性胜利,但不是终点。 跟着专业的节奏,把巩固期、减量期走扎实,才能真正帮孩子把抽动症稳住,让复发的风险降到最低。
为什么老人当着孩子的面不吃东西🌚
【2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