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血飞溅,哀嚎震天,北宋狠人王彦升最喜生扯党项人耳朵边嚼边下酒,大快朵颐——这位被李嗣源称为“王剑儿”的开国功臣,是一个令西北党项人闻风丧胆的传奇人物。 王彦升,字光烈,四川人,后迁居洛阳。他生于五代十国乱世的917年,卒于974年,一生历事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五个朝代,最终成为宋太祖赵匡胤倚重的大将,为宋朝的开创和统一立下汗马功劳。 王彦升早年效力于后唐宦官骠骑大将军孟汉琼,因矫捷勇猛被推荐给唐明宗李嗣源,补任东班承旨。他生性残忍,膂力过人,而且擅长击剑,人称 “王剑儿”。 后晋天福年间,王彦升转任内殿直。开运元年(944年),契丹南下围攻大名,后晋少帝石重贵亲自到澶州抵御,并招募勇士。王彦升与罗彦瓌应募,成功护送少帝突围,因功升任护圣指挥使。 广顺元年(951年),王彦升跟随向拱进军太原,领兵至虒亭南部,阵斩北汉大将王璋,因功升任龙捷右第九军都虞候。此后,他累迁至铁骑右第二军都校、领合州刺史。 显德三年(956年),周世宗亲征南唐,王彦升随刘崇进、宗偓攻破金牛水寨,生擒南唐军校阎承旺、范横。十月,他在盛唐再败南唐军,斩首两千级。显德六年(959年),世宗北伐,王彦升随张永德攻瀛州,破束城,改任散员都指挥使。 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王彦升参与拥立密谋,并率部先行赶回京师汴梁。在路上遇到准备召集禁军抵抗的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王彦升追击至韩通家中,将其满门诛杀。 这一行为违反了赵匡胤“不得有秋毫犯”的命令,令太祖极为不悦。但因建国之初需要笼络人心,赵匡胤并未加罪于他,仍授为恩州团练使、铁骑左厢都指挥使。 同年四月,王彦升担任京城巡检。他借巡检之名,半夜拜访宰相王溥,索取贿赂。王溥佯装不知,置酒款待,次日将此事密奏太祖。 赵匡闻奏大怒,将王彦升外放为唐州刺史,后改任申州团练使。开宝二年(969年),改任防州防御使,同年十二月,又移镇原州。 在原州任上,王彦升展现了极其残暴的一面。他对待犯法的党项人有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惩罚方式:召集僚属饮宴,当众用手扯断犯人的耳朵,佐酒大嚼。 受刑者流血满地,浑身颤抖却不敢动弹。据不完全统计,被王彦升吃掉的耳朵数以百计。这种极端的残忍手段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党项人对他畏惧如鬼神,再也不敢骚扰边塞。 王彦升驻守原州期间,与其他将领共同构筑了西北的坚固防线。他与众将“设伏掩击,多致克捷”,使北宋“二十年无西北之忧”。 开宝七年(974年),王彦升因病回朝,行至乾州时去世,终年五十八岁。尽管战功卓著,但由于曾擅杀韩通,宋太祖终身没有授予他节度使的职位。 王彦升死后,西北边塞的党项人或许暂时松了一口气,但汴梁城中的宋太祖赵匡胤却对着群臣感叹:“若彦升者,虽残暴,实乃朕之利器也”。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悬念:这位以人耳佐酒的将军,究竟是为国镇边的功臣,还是生性残暴的屠夫?或许,在五代宋初那个乱世,两者本就是一体两面。
鲜血飞溅,哀嚎震天,北宋狠人王彦升最喜生扯党项人耳朵边嚼边下酒,大快朵颐——这位
海冬谈文
2025-09-08 14:13: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