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某初中一名初二学生因被同学反复称为“唐人”,向班主任哭诉。班主任敏锐察觉不对劲,一查才发现——这个听起来像“调侃”的称呼,竟是在影射“唐氏综合征”患者。她当场严肃教育学生:“人有三不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并强调:“可以批评卑鄙,但不可嘲笑病痛。”这位老师三观正,说得太好了[赞] 一句“烂梗”,伤害的是真实的人 很多孩子一开始并不清楚“唐人”这个词背后的恶意,只是盲目跟风。但这种以疾病、缺陷为梗的语言暴力,不仅伤害同学尊严,更扭曲了价值观。 ✅ 老师做法获赞:教育不仅是教知识,更是教做人 这位班主任及时干预、严肃引导,不仅保护了被嘲笑的学生,也让全班理解了尊重与底线的重要性。 如今不少网络流行语、谐音梗,都带有隐蔽的侮辱性,甚至美化暴力、歧视疾病。如果孩子盲目模仿、传播,极易形成不良价值观。家长和老师要主动关注孩子之间的语言使用,及时纠正不良表达;一句话可以伤人,也可以照亮人。 “言有所戒”,语言是思想的反射,要学会尊重、共情。愿我们都能用语言传递善意。
近日,重庆某初中一名初二学生因被同学反复称为“唐人”,向班主任哭诉。班主任敏锐察
在下翰仔
2025-09-11 18:31: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