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国来说,还有一件事和九三阅兵式一样重大,就是中俄刚刚签署一笔大交易——西伯利亚力量—2。[无辜笑] 中俄两国近期就“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签署了具有约束力的协议,这条新管道设计年输气量为500亿立方米,相当于目前俄罗斯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向中国供气量的1.3倍。 项目的气源主要来自俄罗斯北极圈附近的亚马尔和吉丹气田,这些气田此前主要通过北极航道和管道网络向欧洲市场供应天然气,随着地缘政治环境变化,俄罗斯正在重新配置其天然气出口路线。 从数据上看这个变化有多明显:2021年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出口约1550亿立方米,2023年这个数字降至约280亿立方米,与此同时俄罗斯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从2021年的165亿立方米增长到2023年的223亿立方米。 “西伯利亚力量2号”建成后,俄罗斯每年向中国供应的管道天然气总量将达到880亿立方米,加上现有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380亿立方米的年供应量,双方管道气贸易规模将突破1000亿立方米。 这个规模意味目前中国天然气年消费量约3900亿立方米,其中进口占比超过40%,2023年中国进口液化天然气984亿立方米,管道气671亿立方米,新管道投运后来自俄罗斯的管道气将占到中国天然气进口总量的近60%。 对中国来说管道气相比液化天然气有明显的成本和供应稳定性优势,海运LNG需要经过液化、运输、重新气化等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增加成本,而且海运路线容易受到国际局势、天气等因素影响。 管道气的价格通常与油价挂钩,但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据业内估算管道气的到岸价格比LNG低15%—25%左右,对于年消费量近4000亿立方米的中国市场来说,这个价格差异相当可观。 多元化的气源结构有助于降低供应风险,目前中国LNG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卡塔尔、美国和马来西亚,这些国家距离中国都比较远,海运时间通常在10—30天。 俄罗斯作为陆上邻国,管道供气的运输距离更短,供应更加直接,而且俄罗斯拥有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储量,约占全球总量的20%,资源禀赋决定了其长期供应能力。 这个合作也改变了全球天然气贸易格局,欧洲为了替代俄罗斯天然气,大量增加了从美国、卡塔尔等国的LNG进口,2023年美国对欧洲LNG出口增长了150%以上,成为欧洲最大的LNG供应商。 但美国LNG出口能力有限,目前年出口能力约800亿立方米,主要通过墨西哥湾沿岸的液化工厂,虽然美国正在建设新的液化项目,但从项目审批到建成投产通常需要5—7年时间。 对美国能源企业来说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天然气消费国,也是增长最快的LNG进口市场之一,过去十年中国LNG进口年均增长率超过15%。 如果中俄长期协议锁定了中国大部分的增量天然气需求,美国LNG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可能会受到挤压,2023年美国对中国LNG出口约120亿立方米,在中国LNG进口中占比约12%。 项目建设预计需要5—7年时间,总投资可能超过500亿美元,这不仅是一个能源项目,也会带动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气候变化政策也在重塑能源格局,作为过渡性清洁能源,天然气在各国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相比煤炭,天然气发电的碳排放量减少约50%,这让天然气在很多国家的电力结构中占据更重要位置。 中俄天然气合作的深化反映了两国经贸关系的整体趋势,202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2401亿美元,能源贸易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天然气两国在石油、煤炭、核能等领域也有广泛合作。 这种合作模式也可能影响其他资源丰富国家的战略选择,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以及伊朗等中东国家,都在观察和评估与中国能源合作的可能性。 网友们议论纷纷: “这下欧洲真的把自己玩进去了,便宜气不用,非要去买美国高价的。” “中俄这是强强联合啊,管道一开通,咱们能源安全更有保障了。” “美国现在心里肯定纠结得很,又想赚欧洲的钱,又怕丢掉中国市场。” “500亿立方!俄罗斯这是彻底转向东方了,欧洲市场估计回不去了。” 您认为这条新天然气管道会给普通家庭带来哪些实际影响? 官方信源:中国海关总署官方数据
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9月10日发文说:“西方有很多手段可以用来对付普京。欧洲可以停
【4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