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冷冻近一年的羊腿,后厨说不清来源的鸡汤,比孩子年纪还大的冷冻蔬菜——我们吃进嘴的,到底是“现做美食”还是“科技化石”? “我点盘炒牛肉,要求厨师不放青椒不放盐,如果不能,这就是预制菜!”一位网友的犀利吐槽瞬间引爆评论区。这背后是消费者对餐饮行业“挂羊头卖预制菜”的普遍愤怒。 一、什么叫预制菜?老百姓和行业定义吵起来了! 我家门口5块钱的肉夹馍,饼子是现擀现烤的,肉是炉子上炖着的。你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那不是预制菜什么是预制菜! 行业拼命解释:中央厨房配送、门店再加工就不算预制菜!但老百姓压根不买账:我来餐馆吃饭,鱼要现杀的,鸡要当天买的,不是你从冰箱拿出来解冻加热,再加个调料包就完事! 更离谱的是,还卖得比现炒的还贵!这合理吗? 二、西贝“周年祭羊腿”事件,彻底掀了预制菜的桌子! 西贝老板曾公开说“百分百不是预制菜”,结果记者去后厨,直接翻出来一批保质期到2024年9月19号的冷冻羊腿。 网友锐评:“快给羊过一周年祭日了吧?” 记者问厨师:“鸡汤什么时候熬的?” 答:“一大早就开始熬了。” 再问:“那熬的鸡在哪?” 厨师顿时沉默…… 一位妈妈网友崩溃吐槽:“平时带娃吃西贝,点外卖也选西贝,还以为品控好有营养,结果这菜年纪比娃还大!天都塌了!” 消费者不是抵制预制菜,是抵制被欺骗! 三、法律怎么说?知情权才是消费者的底线! 从法律层面来讲,消费者享有知情权。2025年3月实施的《餐饮服务预制菜标识管理规定》明确要求,餐馆使用预制菜需在菜单、柜台等显著位置公示“预制菜”标识,违者最高罚款10万元,消费者还可主张菜品价格10倍赔偿 。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有力保障。商家如果不告知消费者使用了预制菜,就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属于欺诈行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商家存在欺诈行为时,消费者可主张“退一赔三”。 在预制菜这个问题上,很多网友都希望能有更明确的标注,让大家明明白白消费。大家不是排斥预制菜,毕竟预制菜有方便快捷等优点,在一些场合也很实用,比如家里来很多客人,提前准备些食材能节省时间。但关键是不能打着“现做”的旗号卖预制菜,价格还不便宜。 说白了:你可以卖预制菜,但得老实告诉我;别拿冷冻一年的肉,冒充“草原新鲜羊腿”还卖我198块! ·是不是预制菜,看后厨3个地方就行: 1️⃣ 有没有明火?是不是真开灶? 2️⃣ 菜板有没有切菜痕迹?还是干净得像道具? 3️⃣ 垃圾桶里有没有预制包装袋? 真金不怕火炼,敢亮后厨的才叫真现做! 餐厅用预制菜不是原罪,但隐瞒、欺骗、还卖高价才是。消费者只是希望:吃进嘴的东西,能少点科技狠活、多点本该有的锅气和新鮮。 下次下馆子,你会不会多问一句:“你这菜,是现切的吗?”
西贝厨房负责人展示如何制作葱香烤鱼:第一步,先解冻!网友表示:不解释还好,一
【31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