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表示,美国的对华政策正在发生明显变化!日媒表示,美国川普政府中敌视中国的观点正在萎缩,而以美国获得利益为条件容忍中国的想法正在加强。日媒指出,在对华态度上发生微妙变化的不仅是川普。相关部门和川普亲信的严厉言论也销声匿迹。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正积极寻求机会与中国国防部门沟通,主动释放出对话的信号。 美军方的举动尤其耐人寻味,过去他们经常强调必须在亚太地区对中国保持压制,如今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明确提出要在这个区域与中国维持一种相对平衡的力量状态,这和之前那种强硬姿态已经有了明显差别,说明他们意识到过去的压制路线越来越难行得通。 除了军事方面的调整,经济层面也出现了新的风向,美国政府在半导体行业态度的松动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过去他们不断加码限制,现在却主动提出允许某些企业继续对中国进行出口,只是附加了一些利益条件。 这看似是技术领域的细节,但实际上反映出来的却是美国在经济利益和技术封锁之间的摇摆,一边喊着要管控中国的科技发展,一边又离不开和中国做生意的巨大市场。 这种矛盾在外交层面同样可以看见,最近鲁比奥在与中国外长的通话中,只强调沟通的重要,却没有再使用往日那种攻击性的语言。 而在防务方面,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也表态称不寻求和中国发生冲突,这一系列动作都在释放一个信号,美国口风确实发生了软化。 日媒的解读也点到关键,他们认为美国的策略正在从过去的围堵和打压力度,转向以交易为核心,换句话说,他们更希望通过谈判能从中国获得真实的好处。 这种判断符合目前的局势,美国最近已经通过和欧洲、日本、韩国谈判拿到一些实惠,尝到甜头之后,自然也希望套用到对华政策上。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美国再怎么调整说法,真正的合作不可能只靠摆出友好姿态,中国对外部环境有很清醒的理解,合作是能够谈的,但前提是要看美国愿意放出什么筹码。 最关键的关税问题,如果没有实质性的下降,压力就会一直存在,科技管制的问题更是关键,如果美国依旧不放松封锁,那么所谓的“合作”就只会停留在表面的言辞里。 对美国来说,他们希望既能继续对中国保持压力,又能在利益上分一杯羹,但这种想法本身就是矛盾的,如果还是坚持零和思维,他们就很难真正得到所想要的东西。 霸凌式的打法早已证明行不通,现在换一种方式,不过是用交易包装起来的老套路。 如今的关键在于,美国是否愿意面对现实,接受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如果继续沉迷于过往的霸权逻辑,认为单靠威胁就能遏制得住中国,那只会让双方关系陷入更深的对立。能不能走向合作,就看美国是否有足够的诚意以及是否愿意做出实质动作。
美财长透露中美瑞典谈判细节:中国拒绝美国为中方进口俄罗斯石油的二级制裁,宁肯支付
【93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