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部前部长梁光烈曾提出过一番激烈的言论:“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打一个,不如拉日本一起打”然而,令世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坚定的发声者,竟于11月12日悄然离世,享年84岁。此时此刻,他的言辞仿佛又在耳边回响。 1940年,杨将军出生在四川三台一个普通家庭中号,在他的童年里,充满着战火的阴影。 日军的轰炸、百姓的流离,这些画面,让他从小就明白,国家弱小就会被欺负,也埋下了他守护国家的种子。 18岁那年冬天,他穿上洗得发白的军装,跨过了鸭绿江。 对岸的土地还留着炮弹炸过的焦痕,空气里全是硝烟味,他握着钢枪的手都沁出了汗水,但眼神却越来越坚定,这片战场,成了他军人生涯的起点。 在朝鲜的日子里,他见过战友倒下,见过阵地在炮火中失守又夺回,残酷的战斗没打垮他,反而让他更快成长。 从朝鲜回来后,杨将军从陆军第1军的一名普通工兵连战士做起,不管是挖战壕、修工事,还是跟着老兵学战术,他都拼尽全力。 后来他成了排长、参谋,再到武汉军区作战部的副部长,一步步走得踏实。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他作为作战部副部长,在指挥部里连夜分析战况,调配兵力。 看着前线传来的消息,他知道每一个决策都关系着战士的生命和国家的尊严,这份责任让他在后来的工作里,始终保持着严谨和强硬。 杨将军的强硬态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体现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 他说“即便台湾沦为荒芜之地,也务必实现其解放”,还提到“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打一个不如拉上日本一起打”。 很多人觉得这话够“狠”,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不是好战,而是太清楚分裂对国家的伤害。 他见过战乱年代的苦,知道一旦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不仅会让国土残缺,还可能引来更多外部势力干涉,到时候老百姓又要遭殃。 他的强硬,其实是想通过这种坚定的态度,震慑那些搞台独的势力,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说到底,是盼着国家能安安稳稳统一,大家能过上太平日子。 这些年,杨将军在军队里做了不少实在事。 在北京军区时,他组织重大战役演习,琢磨怎么改革作战指挥体制,就是想让部队更有战斗力。 到了沈阳军区,他带着部队搞集训,推广科技练兵,1998年洪水的时候,他领着10多万官兵往抗洪一线冲,用身体挡洪水。 在南京军区,面对台海紧张的局势,他抓紧搞军事斗争准备,组织海上练兵,构建攻防一体的战场体系,就是为了万一有事,能立刻护住国家。 后来他当总参谋长,推动军队体制编制改革,解决了不少过去不好解决的问题。 任国防部长时,又推动出台了第一部《国防动员法》,还花了56天去调研边海防,完善那些基础设施,这些都是为了让国家的国防更牢固。 2024年11月12日,杨将军走了。 消息传出来后,很多人都想起了他那些掷地有声的话,想起他在岗位上的坚守。 大家说他是“铁骨铮铮的军事领袖”,不是因为他的军衔有多高,而是他一辈子都像个战士一样,站在守护国家的岗位上,从不退缩。 现在再提他对台湾问题的看法,还是能感受到那种坚定,国家统一是必须实现的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动摇。 杨将军这一辈子,从战火里走出来,又把一辈子献给了国防和军队建设。 他的强硬里藏着对和平的期盼,他的贡献里满是对国家的忠诚,这样的铁血战士,值得所有人记住。
志愿军四任司令员,对整体战局影响最大的,是哪两位?“1951年4月13日,飞机
【4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