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国93阅兵后劲还正在被全世界吸收和解读之际,当地时间2025年9月13日,

老阿七说史 2025-09-15 11:38:16

就在中国93阅兵后劲还正在被全世界吸收和解读之际,当地时间2025年9月13日,印度媒体报道称,印度空军向国防部提议,购买114架印度制造阵风战机,涉及金额2万亿印度卢比。 就在台上刚刚走过东风-41和歼-20,中国93阅兵的余威还在全球回荡的时候,南亚另一头,印度却急匆匆地掏出了一张2万亿卢比的大单子,打算再买114架“国产”阵风战机。 看似是一笔普通的军购,其实背后藏着一整本地缘政治“说明书”:空军缺人、飞机缺货、战略缺方向,而这笔钱,花得也不轻松。 谁都知道,军购这种事从来不是单纯的买卖,更像是一场高风险的战略投资,什么时候买、跟谁买、买多少、买来干嘛,每一步都得掂量半天。 而这次,印度空军是“急了”。 阵风战机买不够,试飞机都想拿来凑?先来看看印度的“焦虑指数”到底有多高。 就在这次军购提案曝光前几天,印度空军高层才刚和法国达索坐下来“磋商”,说是磋商,其实更像是“求助”:有没有多余的阵风战机?就算是退役的测试型,也拿来先顶着用。 这不是闹着玩,印度原本引进的36架阵风战机,现在连编号都对不上,比如BS-001、002、003这些编号,看着有,可能飞机早就没了。 《欧亚时报》的分析就很直接,这可能意味着,有些飞机已经出事了,只是没对外公布。 为了不让别人看出破绽,印度空军甚至考虑把老式幻影-2000重新喷个漆,假扮成阵风凑个数,但最后还是因为技术差异太大,实在装不了才作罢。 问题是,就算现在马上下单要114架,按照法国达索目前的供货速度,一年也就6-8架,那也得等14年。 这还不算生产线转向“印度制造”的磨合期,到那时候,说不定又得换一代战机了。 表面上看,这次军购打的是“印度制造”的牌子,可真要细看,这更像是“印度组装”。 莫迪政府这些年大力推“Make in India”,但军工体系的现实却不给面子,LCA“光辉”战机搞了37年,出勤率依然只有45%。 简单讲,就是十架飞机里,有一半都飞不起来。 这也导致印度在全球军火市场的选择变得越来越窄,俄制苏-57虽然便宜,但俄乌战争打得火热,俄罗斯自己都不够用,还轮得到印度? 美制F-35倒是先进,但美方要求签协议、开后门、能监控,印度一听就摇头,欧洲“台风”战机也不现实,四国联合开发,审批流程复杂,技术也不乐意转。 最后转了一圈,还是法国最懂印度的“心病”,愿意高比例技术转让,还能在印度建维修中心,服务体系也一条龙搞定。 说白了,法国这次开出的条件,别人压根跟不上。 印度空军刚一放风,巴基斯坦那边立马动了,虽然没开记者会,也没喊口号,但实际动作比谁都快。 《黎明报》直接爆出,巴空军已经向政府提交预算申请,要买200枚霹雳-15E远程空空导弹,这种导弹是中国造的,射程145公里,曾在2019年印巴空战中干得漂亮。 现在要部署在JF-17 Block3和歼-10C战机上,瞄准的就是阵风战机的技术特点。 这就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对抗链,印度买战机,巴基斯坦买导弹,你花240亿美元买飞机,我花几亿美元买“杀手锏”,看谁更有效。 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的分析很到位,这种不对称应对可能会把局势推向战术核武器的边缘,不是说马上打仗,但南亚的安全格局,正在变得越来越敏感。 从表面看,这是一笔正常的军购,但真要深挖,印度这次花的不是钱,是战略上的“焦虑”。 分析中提到得很清楚,战机不是万能钥匙,现代战争拼的是体系,你有阵风,不等于你就能打赢,尤其是印度的空军体系本就存在战术协调、后勤维护、数据融合等一堆问题,单靠一款战机,根本撑不起现代化作战需求。 更重要的是,“印度制造”也不是灵丹妙药。 《华尔街日报》点得很透,印度想要摆脱对外依赖,但现在的工业基础和研发能力,根本撑不起这个野心。 你可以建厂,但核心技术还是人家的,你可以装配,但关键部件还得进口。 这种战略上的“两头不靠”,让印度陷入了“既要又要”的困境,既想自主,又怕落后,既想快,又不得不等。 最后就变成了现在这样,买飞机成了“续命”,而不是“升级”。 这次阵风战机大单,不是简单的补货,而是一种战略焦虑的外化表达,印度空军想要的是面子和里子都要,但现实往往只给你一个选择。 在南亚这样一个火药桶地带,任何一笔军购都不可能是孤立事件,它牵动的不只是飞机的数量,更是战略意图、地缘格局、甚至国运走向。 而对中国来说,93阅兵展示的不只是实力,更是一种体系化的自信。 而印度这边,哪怕买下114架阵风,也未必能解开那个最根本的问题,到底怎么才能走出“买买买”的死循环,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战略主动权。 未来的南亚,不会因为几架飞机而定局,但每一次军购,都是一次信号。 这次信号,不是别的,是焦虑。

0 阅读:2

猜你喜欢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