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我们不喜欢中国,不愿意正视他,所以没能觉察到中

古凌国际 2025-09-15 17:37:06

韩国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我们不喜欢中国,不愿意正视他,所以没能觉察到中国科技发展的变化,如果你亲自去看一看,会发现中国对韩国构成的威胁是多么严重和危险。 吴世正为什么突然对中国科技这么上心?关键是2024年底一款叫DeepSeek的AI模型冒头。 DeepSeek是中国一家小公司搞出来的,在美国半导体管制的大环境下,还能跟OpenAI掰手腕,性能直逼顶级水平。 吴世正发现全球AI相关专利七成出自中国,顶尖AI人才里中国背景的占了近一半。大疆无人机全球市场份额稳坐七成头把交椅,电动汽车销量也抢了全球四成蛋糕。 韩国人却像没事人一样,继续沉浸在老印象里。 韩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确实卡在几十年前的刻板模式。拿2024年的民调来说,81%的韩国受访者对中国持负面或非常负面态度,年轻人占比还更高。 为什么会这样?媒体推波助澜是主因。 从2002年起,韩国主流媒体就爱炒中国沙尘暴和雾霾怎么祸害韩国空气,甚至把这事儿写进教科书,搞得民众觉得中国就是污染源头。 食品安全、新冠疫情这些热点,韩媒报道总带点有色眼镜,让人觉得中国神秘又危险。结果越不了解越排斥,越排斥越不碰,形成死循环。 朝鲜半岛过去是中国藩属国,这段旧账让一些韩国人心里堵得慌。他们通过“去中国化”来找存在感,比如抢春节、端午这些传统节日的“正统”帽子。 美国的影响更雪上加霜,中美关系一紧张,韩国媒体对中国报道就更酸。加起来,韩国社会对中国认知越来越偏,专家多研究美日,懂中国的学者少得可怜。 吴世正在《中央日报》上直戳这痛点:韩国对中国了解太少,这不是小事,是战略失误。   中国科技这几年蹿得飞起,吴世正的文章一出,韩国那边炸锅了。他在采访里直说,因为不喜欢中国,不愿正眼瞧它,韩国人没察觉到变化。要是亲自去看看,就能明白中国对韩国的威胁有多大。 中国在AI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2024年就占了七成多。人才方面,47%的顶尖AI专家是中国人,这帮人天天在实验室里搞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大疆的无人机不光卖得好,还用在农业、救援这些实用场景,全球七成市场不是白来的。 电动汽车呢,中国品牌像比亚迪、宁德时代,电池技术领跑,销量占全球四成,韩国车企的份额被挤得喘不过气。 DeepSeek一上线,韩国下载量破120万,年轻人爱用。但很快,韩国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介入,查出它把用户数据传给了字节跳动,没事先同意。 2025年2月,DeepSeek在韩国应用商店下架,政府和企业纷纷限制使用,担心敏感信息外泄。这反应两面:一方面,中国AI牛到让韩国人眼红;另一方面,隐私担忧又放大成“威胁论”。 吴世正就借这东风,提醒大家,别光盯着负面,中国科技实力是实打实的,忽略它韩国吃亏。 韩国社会这认知偏差,不是天生的,是积累出来的。媒体长期负面报道,历史恩怨没消化,美国拉偏架,这些因素搅和一起,让韩国人对中国停留在“低端制造、污染大户”的老标签上。 2025年3月的调查显示,20到39岁韩国人里,每10个有7个对中国负面,这年龄段正好是职场主力,影响决策。吴世正的观点戳中要害:韩国专家多,但懂中国的少。 大学里,美日研究项目一大把,中国课题寥寥。企业也一样,三星、LG盯着欧美市场,对中国机会视而不见。结果,中国企业悄无声息地抢滩,韩国半导体出口到中国2024年还下滑了。 中国科技的这些变化,对韩国冲击不小。拿半导体来说,韩国是老大,但中国华为、中芯国际这些年追得紧,2024年韩国对华出口虽创纪录,但份额在缩水。 AI领域更明显,DeepSeek一出,韩国网民直呼震撼,有人说“中国AI超ChatGPT了”,但更多是警惕。吴世正强调,这“威胁”不是军事那种,而是经济、科技竞争。 中国专利多,意味着标准制定权在手;人才多,意味着创新源头强劲。韩国如果继续“闭眼”,产业链就被动了。

0 阅读:238

评论列表

用户14xxx00

用户14xxx00

4
2025-09-15 18:16

我们的眼里没有你

AII THAT IS

AII THAT IS

3
2025-09-15 20:17

所以有时候被外媒抹黑不一定是坏事,等他们缓过神来的时候,这里已经是他们高攀不到的存在

猜你喜欢

古凌国际

古凌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